(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及解析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蒋长好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6印刷时间:开本: 8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236207包装: 袋装内容简介
权威编写,立足考试
编写人员均为来自北师、华师等权威师范院校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专家,深刻把握考试动态和考试要点。
练习全面,命中率高
所选试题均由编写组专家审核,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和指导性,保证练习的高效和考试的命中率。
试题量大,解析详尽
10余套高质量的试题可以满足您的学习需求;而且编写组对全部试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使您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明晰、透彻。
考点要点归纳
书前设置学习辅导内容,归纳考试的考点与要点.指导复习方向,使您复习起来更明确.更轻松、更高效。
网络服务,在线学习
随书免费赠送学习卡一张,凭卡登录华腾教育网www.huatengedu.net可免费下载大纲要点、试题试卷、历年真题、学习辅导、冲刺密卷等超值资料,还可查询各地最新的考试资讯.物超所值。
考前冲刺密卷
凭学习卡考前20天通过网络免费下载针对性强的考前冲刺密卷一套。
目录
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七)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八)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九)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十一)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十二)
2006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组)试卷
2007年4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组)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书摘插图
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提要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