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层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工业,工业经济理论,
品牌: 方永飞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4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301084730
·条形码:9787301084731
·包装版本:2005-0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赢在中层》观点新颖,与其说有影响力,不如说具有穿透力,它一针见血地提醒我们:关注中层!中层强,才是企业做强之根本!《赢在中层》的作者作为“浙江省青年企业家1+1提升工程”的管理导师,其《赢在中层》体系与“1+1”提升工程可谓是不谋而合。在目前的社会趋势下,仅仅提升企业家的竞争力已经很难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惟有一同提升中层团队的执行力,才能真正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方永飞,著名管理培训专家,国内最受欢迎的企业营销与管理教练之一,2004年被评为“中国金牌管理咨询师”。现任麦思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杭州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培训讲师,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情境领导”认证讲师,并担任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与常年顾问。
曾任日本MIMAKI中国区域行销总监,康尔全国机构行销总监、执行总经理、副总裁。近十年的企业运作之路,为其管理咨询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主要培训客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钱江集团、TCL、中国人寿、中国建设银行、MOTO、东方通信、胡庆余堂、张小泉、圣戈班、中豪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方永飞先生在全国各地举办了近百声公开课,深受企业管理者的好评,其主讲的《赢在中层》、《如何成为一个顶尖的销售人员》等多媒体管理课程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赢在中层》告诉中国企业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战略问题,而是高效能的中层管理者短缺的问题。经理人断层时代已经来临!如何让“绵羊”变成“狮子”,如何让脆弱的中层变成适应企业发展的新中层,是中国企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像“赢在中层”这样适合中层管理者的培训课程并不多见,共内容极具实践性,不仅告诉我们修炼的方向,更告诉了我们修炼的方法。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管理培训评价
方老师的“新中层”培训,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鹇与心灵悸动,非常适合我们“新经理人”的成长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新经理人”管理培训评价
中层经理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这本书不仅仅中层要学,高层更要学。
——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卫珏
目录
序言
引言 “中层革命”迫在眉睫
第一章 如何打赢这场全球经济战
——让“绵羊”变成“狮子”
差距敲响警钟
中国企业未来面临的三大“强敌”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高效中层管理者的自我认知
中层管理者只有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处理好“心态问题”,才能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角色。企业高层领导一般是站在经营者或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成本、利润、发展,而中层管理者往往没有高层看得远、想得深,也往往没有高层那么有责任心。中层管理者的“自我绩效”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认为自己只是为老板打工的,企业效益、单位形象、公司发展与我何干。再加上受自身心态、素质、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中层管理者的心态也比较复杂,见到好处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发现问题时,或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归罪于上级、下属、同僚、环境,或归罪于变化、速度、政策、收益,这往往都是外因造成的。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来自中层管理者的抱怨:“老板特赖、同僚太坏、班子极散、部门倒班”,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因而出现了推诿、扯皮现象。“上面急,下面望,中间有个顶门杠”不就是对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吗?这种归罪于外的消极思想对中层管理者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我们应树立“我是老板”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建立与下属正常的工作关系,在工作中为下属做好表率,并且及时改善思维模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正确的责任观——“老板意识”
由于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变化和客户价值的不断显现,企业的决策层除了要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外,还需要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已实施的各项战略决策。这同样也迫使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要在立足企业和兼顾职责的基础上,积极应变,大胆求变,超越自我,充分发挥其中层管理者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变化,将高层决策、组织目标与业务流程中的操作执行有机地链接起来,努力提高企业高层决策的可行性和时效性,把高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到执行中。
有人曾把企业形象地比做一个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犹如人的大脑,要把握方向、构筑愿景、策划战略;中层则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指令和完成操作,并指挥四肢即基层有目的地选择执行途径、优化工作流程,将高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所以人们习惯于把中层管理者看成是老板的“替身”,是老板的“喉舌”,也是支持大脑的“脊梁”。如果支持大脑的“脊梁”发生了病变,势必造成肢体和躯干的活动障碍,甚至出现整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