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赏读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 张黔
基本信息·出版社:线装书局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1064554
·条形码:bkbk718702
·包装版本:2007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白居易诗赏读》一书分别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共十位唐宋诗词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其优秀者以成十部专辑。另外广泛撷取唐宋诗词名家精华之篇汇成两本合辑,一为《唐代诗人名家名作赏读》,一为《唐宋词人名家名作赏读》,一并呈献给读者。十位大家在唐宋两代诗词领域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代表性,再加上两本合辑尽搜名家名作,故本丛书足具唐宋诗词之大致面貌,观止矣。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诗三大家,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张黔,武汉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美学和艺术学,兼修古典文学,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认为从古诗词中探究美是人生一大乐事。
吕静平,大学本科,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对古典文学颇感兴趣,发表论文多篇。
媒体推荐书评
诗词是华美的,以致历经久远,仍被我们反复玩味,这也是诗词的重要价值之一。而造成这种美的因素很多,其中诗人的真诚是根本。他们浓缩了深邃的体悟,用一生的执著写就了这美的诗章,让生命之花绽放其中,可谓至诚。唯其如此,才流传千载而不昧,时时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能够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体味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而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修炼和享受吧。
编辑推荐《白居易诗赏读》均选取各类代表作,并按照诗人的创作时期、创作背景来解读、分析,力争凸显其中意趣风格。白居易一生创作数量巨大,流传下来近三千首。诗人自己将其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诗词是华美的,以致历经久远,仍被我们反复玩味,这也是诗词的重要价值之一。而造成这种美的因素很多,其中诗人的真诚占了重要份额。他们浓缩了深邃的体悟,用一生的执著写就了这美的诗章,诗人的生命之花绽放其中,可谓至诚。唯其如此,才流传千载而不昧,时时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能够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体味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而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修炼和享受吧。
目录
序言
白居易其人其诗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赋得古原草送别
游襄阳怀孟浩然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看更多目录]
文摘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1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3侵4古道,晴翠5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2 枯荣:枯死、茂盛。
3 远芳:远处的芳草。
4 侵:此处指蔓延。
5 晴翠:太阳照耀下的绿色草原。
【赏析】
此诗可能是贞元三年诗人十六岁时所作。这首诗无疑是白诗中流传最广的诗歌,尤其是前四句,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关于此诗有一段流传很广的佳话:诗人曾拿着他的诗拜见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说:“米价方贵,居亦弗(不)易呵!”但是当他读到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顿时大为赞赏说: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句,“居即易矣”!因而他的声名大振。白、顾在苏杭是有可能见面的,因而此说有一定的可信性。
如果此诗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作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诗人的睿智与早熟,因为这首诗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成熟之士所作。此诗气象博大,既有一种风骨之力扑面而来,又处处散发着古雅气息,令人回味无穷。而此诗在情与景、情与理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完美的高度。诗的前两句所揭示的是生命的荣枯轮回,而诗中最为后人称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将原上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揭示出来了,但这还只是表层意义;这两句诗的深层意义则是激励暂时受到重大挫折的行为主体,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失败不过是暂时的,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最终会取得胜利,因而这两句诗经常被暂时处于弱势的行为主体当作对强权势力的对抗性宣言。诗的前四句将理与景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诗的第五、六句则将全诗的两个关键词——“古原草”与“送别”联系起来了,这也是全诗的一个过渡:由景与理的结合走向情与景的结合。在那辽阔草原的尽头就是边境荒城,肩负重任的王孙又要由此离开国境,而原上的芳草并非无情之物,相反,它也恋恋不舍地为远去的王孙送别。“萋萋”是一个用得相当巧妙之词,首先它能很好地形容芳草的茂盛连绵,但这只是其表面意义;其深层意义则来源于它的同音词“凄凄”,它暗示着王孙去国之苦、送别之情的内涵。通览全诗,情、景、理融合无间,尤其是理的揭示,确是自然流出,无半点强加之意。
此诗的劲健有为思想一直在世人的理解中占据着上风,而其中其实也隐含着消极无为方面的思想,不过在后人的理解中经常被人忽略了。原上野草可以一岁一枯荣,王孙和送别王孙之人却没有这种生命的轮回。野草生命的无穷与人生命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