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之经济学家(Inside the Economist's Mind:Conversations with Eminent Economists)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名家谈经济,
品牌: 曹和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1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1142250/9787301142257
·条形码:978730114225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Inside the Economist's Mind:Conversations with Eminent Economist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经济学家之经济学家》主要探讨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收录了数篇访谈录。包括:大卫·卡斯访谈录、罗伯特·卢卡斯访谈录、雅克·德雷泽访谈录、詹姆斯·托宾和罗伯特·席勒访谈录等。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是美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部教授(instituteprofessor),现在退休在职(学部教授是麻省教授的最高职别)。他基于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于1947年出版了具有行业标示性的著作《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该著作的出版提高了整个经济学行业的标准,奠定了他作为“经济学家之经济学家”的地位。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的经典教材《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部领域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书籍。该书出了18版,销量超过400万册,并被翻译为41种文字。
威廉·巴耐特(William A.Barnett),是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Oswald杰出宏观经济学教授,曾是华盛顿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的经济学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Stuart Centennial 经济学教授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的经济学教授。威廉姆•巴耐特是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主导研究者之一,是研究混沌及社会经济领域非线性问题的先行者之一。同时,他也是总量汇集领域的主要研究人物,该研究是单个和总量数据相互连接的核心。巴耐特还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爱思唯尔专论《国际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评论系列》(International Symposia in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以及《宏观经济动态》(Macroeconomic Dynamics)杂志的编辑。他出版了17部著作(著或编),发表了130多篇文章。
译者简介:
曹和平,北京大学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发展金融学博士。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委委托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中英文论著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发展金融和宏观经济。
媒体推荐本书让我们稍稍退后一步,更清晰地回望整个学科领域,否则单看个别专家分门别类的研究,我们会很容易忘记全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教授保罗•萨缪尔森
在宏观经济政策模型化的核心——推断问题上,计量经济学家是失败的。这些模型现在的处境很尴尬。——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经济学家在寻找研究方向的时候很像羊群,如果远离那些普通的题目,可以有很多收获。——耶鲁大学经济这教授罗伯特•席勒
一位经济学家在哪方面超越了前人、作出了贡献,究竟该由谁来评判?谁是权威的鉴定者?难道仅仅是同时代的专家、同行?难道这些专家、同行就不带有倾向性或偏见?……我想,用经济学“验证的滞后性”来检验可能是解决经济学家所作贡献评价问题的途径之一。——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厉以宁
目录
序
序言一 人体学者的传记与学科传记关系的反思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序言二 关于本书的目的与内容 威廉姆•巴耐特(William A. Barnett)
序言三 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对话:一个历史学家的视角 罗伊•温特罗伯(E. Roy Weintraub)
访谈录
第一章 瓦西里•里昂惕夫访谈录 邓肯•弗利(Duncan K. Foley)
第二章 大卫•卡斯访谈录 斯蒂文•斯皮尔(Stephen E. Spear) 兰德尔•怀特(Randall Wright)
第三章 罗伯特•卢卡斯访谈录 本耐特•迈考卢姆(Bennett T. MaCallum)
第四章 亚诺斯•科尔奈访谈录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第五章 弗兰克•莫迪利安尼访谈录 威廉姆•巴耐特(William A. Barnett) 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第六章 米尔顿•弗里德曼访谈录 约翰•泰勒(John B. Taylor)
第七章 保罗•萨缪尔森访谈录 威廉姆•巴耐特(William A. Barnett)
第八章 保罗•沃尔克访谈录 佩里•麦尔凌(Perry Mehrling)
第九章 马丁•费尔德斯坦访谈录 詹姆斯·坡特巴(James M. Pterba)
第十章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访谈录 拉斯·彼德·汉森(Lars Peter Hansen)
第十一章 罗伯特•席勒访谈录 约翰·坎贝尔(John Y. Campbell)
第十二章 斯坦利•弗舍尔访谈录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第十三章 雅克•德雷泽访谈录 皮埃尔·笛赫兹(Pierre Dehez) 奥马尔·李嘉都(Omar LLicandro)
第十四章 托马斯•萨金特访谈录 乔治·埃文斯(George W. Evans) 赛坡·杭卡坡佳(Seppo Honkapohja)
第十五章 罗伯特•奥曼访谈录 瑟久·哈特(Sergiu Hart)
第十六章 詹姆斯•托宾和罗伯特•席勒访谈录——关于宏观经济学中的“耶鲁传统”大卫•科兰德(David Colander)
……[看更多目录]
序言经济学家人数是比较多的,但在经济学史书籍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却寥寥无几。比如说,整个19世纪,出了那么多位经济学家,但被写进19世纪经济学史的,有几人?再如,20世纪前半期,又出了那么多位经济学家,但今后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史中占有位置的,又能有几人?按照这样的筛选,将来能在20世纪后半期的经济学史列名的经济学家会有多少,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谁又能准确地预料到呢?
也许有人会说,经济学史书籍是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撰写的或主编的,各人有各人的评价标准,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原则,说得更具体些,各人有各人的倾向性或偏好。因此,很难以此作为定论。不仅经济学史如此,文学史、哲学史、政治学史不都这样吗?还有人说,自然科学史可能争论会少一些,比如说,如果撰写一部近二三百年的物理学史、化学史和数学史,就不会像经济学史有这么大的争议。当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所以差别肯定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科学史书籍的作者不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选择原则、倾向性或偏好,只是不像人文社会科学这么突出而已。
文摘第一章瓦西里•里昂惕夫 访谈录
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是20世纪经济学的核心开创者和塑造者之一。他创立了投入-产出理论,发明了用经济和技术数据建立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并领衔倡导使投入-产出表成为经济结构分析最为有力和最为广泛使用的工具。投入-产出矩阵理论也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期间总均衡理论清晰化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对需求理论、世界贸易和动态经济理论也作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里昂惕夫的研究兴趣涵盖了货币经济学、计量经济方法、环境经济学、收入分配、裁减军备、诱致性技术变迁、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增长、经济计划,以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等。以其在技术、贸易、人口、军备控制以及环境方面的研究,里昂惕夫在国家和国际政策制定领域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也是一位在当代经济学方法、理论和实践领域极有洞察力和影响力的评论家。里昂惕夫在1973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后记经济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经历有点类似于20世纪前半叶的物理学。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一门社会科学在逻辑抽象程度上直逼自然科学中最严格、最成熟的学科体系;而物理学的大步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殿堂“王者”——数学彻底承认一门“形而下”的应用学科具有和自己一样优美的“形与数”的架构轮廓。
近十多年来,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快速进步更是惊人。除了不断在社会科学领域“攻城略地”,被相邻学科谑称为“方法论上的帝国主义”之外,经济学在自己学科内部的方法论上也有了些许类似数学王国的方法论格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说,就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术语而言,方法论上的差别并不比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小。这种差别有点像数学上的微积分和几何学之间的差别。微积分很难提供一套公理化的体系,而几何学本质上却是公理化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席勒认为宏观经济学很像微积分。沿着这个逻辑,微观经济学何尝不像微分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