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外国小说,亚洲,日本,
品牌: 陈舜臣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36698864
·条形码:978753669886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以小说的笔触、实录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的过程勾勒出来,文字精炼,史料选取独到,知识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出版后一直是日本历史学家研究鸦片战争历史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陈舜臣,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小说家。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福建泉州,后移居台湾,从祖父起侨居日本。1961年以《枯草之根》获日本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此后四十多年笔耕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涉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文化随笔、风土游记等,并成为日本文艺界近四十年来得奖最多的作家,囊括了“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日本文学大奖。1992年,陈舜臣获日本文化界的至高荣誉“朝日奖”。
陈舜臣以历史小说走红日本,其主要著作有《风云儿郑成功》、《大江不流》、《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实录》、《小说十八史略》、《曹操:曹魏一族》、《诸葛孔明》、《秘本三国志》等。
卞立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专业。历任北京大学日语教研室主任、亚非研究所副所长、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及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译著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风云儿郑成功》等。
媒体推荐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
——旅日学者陈翰原
在我们眼中,鸦片战争中的清朝官员之种种决断让人感觉矛盾两不可思议,读完本书,使人豁然开朗,个中的文化因索、制度因素令人沉思。
——德国著名汉学家施耐德
我读历史书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好看一二是要尊重历史。这本书就是如此。
——日本历史学家岩城信纲
编辑推荐《鸦片战争实录》是作者陈舜臣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
目录
第一章衰世
走下坡路的时代
逃出首都的诗人
宣南诗社
第二章午睡之友
畸形的通商
罂粟之妖
漏银
第三章狭窄的门户
夷馆
公行
走私贩运
更换选手
律劳卑的失败
第四章论争
广东的美梦
许太常奏议
引起反驳
严禁论的定本
第五章点燃导火线
皇帝奋起
林则徐登场
“事势有难言者”
南行
第六章虎门之烟
行使实力
天之所厌
烟深海国
权臣在内
第七章战火
驱逐
九龙及川鼻之战
北京与伦敦的强硬
蜂拥而来
第八章为了鸦片
舰队北上
重返广东
南方与北方
不义之战
第九章三棱镜的时代
星斗南
渔翁得利
尾声:
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不久前,卞立强同志告诉我,他所翻译的我国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先生的皇皇巨著、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即将在国内出版。这件事令我欣慰不已。虽然陈舜臣先生的著作在国内已经有过几种译本,有的作品,例如《郑成功》,在国内已经广为传播,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重视与赞扬,但是,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作家,由于他的许多代表性著作还没有在他的祖国出版,因而在自己的同胞中得到的荣誉和产生的影响,还没有在他所客居的国家一日本那样广泛和深入,这一点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因此,当我很高兴地获悉,陈舜臣先生的一本历史文学著作《鸦片战争实录》将要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在书前写几句话,借以表达我对于这位旅居日本的著名华侨作家的钦敬之情。
陈舜臣先生祖籍福建泉州,他本人出生在日本神户。他持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护照,但是除了汉语旧体诗以外,他的全部著作都是用日文写成的。这常常造成了一种误解:由于他著作等身,闻名遐迩,而又多次获得日本的文学奖,因此他的名字在国际文坛上有时被列入当代一些著名的日本大作家行列之中。然而,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文摘第一章衰世
走下坡路的时代
首先谈一谈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英国派出远征军是l840年,即道光二十年,日本的年号是天保十一年。
中国当然是清代。从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算起,是第一百九十六年,是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1911)的七十一年前。就年号来说,日本历史上最长的是明治的四十五年。但1971年已为昭和四十六年,刷新了这个纪录。
从中国的记录来看,超过六十年的年号有两次,即清朝康熙的六十一年(1662-1722)和乾隆的六十年(1736-1795)。此外,超过四十年但没有超过五十年的年号,有明朝万历的四十八年和明嘉靖的四十五年。
汉武帝在位五十三年(前140-前87)。但这位皇帝有着改年号的嗜好,从即位时的“建元”到死时的“后元”,实际使用了十一个年号,其中没有一个年号超过六年。唐朝的玄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改过两次年号,“开元”是二十九年,“天宝”是十四年。北宋的仁宗在位四十三年,改年号达八次。
在位时间长,不仅要皇帝的寿命长,还必须年轻就即位,而且要皇帝英明。昏庸的皇帝在位都不太长,不是被废,就是亡国。对专制帝国来说,皇帝的资质往往左右国家的命运。由富有进取精神的青年皇帝实行革新的政治,随着皇帝思想的成熟,逐渐老练地推行——这是理想的形态。不过,自秦始皇以来二千二百年间,实现了近乎这种理想形态的却为数极少。
上述各个年号期间,除了明代还有点疑问之外,大体上可以说都是该王朝的全盛时期。尤其是超过六十年的康熙和乾隆,中间只夹着雍正的十三年,几乎是互相连接的。
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一百三十余年是清朝的黄金时代,恐怕是没有异议的。雍正皇帝推行告密、镇压的政治,当然不是明朗的太平盛世。但是,它把两个长达六十多年的、罕有前例的太平盛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这一点来说,尽管它是短命的,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这三代可以这么说:康熙是积蓄,雍正是维持,乾隆是散发。
乾隆皇帝散发的方式是极其大方的。镇压新疆回族之乱、台湾林爽文之乱以及各地苗族的叛乱,出兵西藏,远征缅甸等等,在支出军费上毫不吝惜;进而又在完成编纂八万卷的《四库全书》这一空前的文化事业上,投入了巨额的国家经费。歉收之年则慷慨地免去租税。国库简直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起码从乾隆皇帝挥霍的方式来看,会叫人这么认为。
任何英雄人物,一旦上了年纪,精力和智慧都会衰退的,乾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