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Internal Diseases in Chinese Medicine Diseases of Modem Medicine)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内科学,
品牌: 中华中医药学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314380/9787802314382
·条形码:978780231438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Internal Diseases in Chinese Medicine Diseases of Modem Medicin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部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等行业技术标准曾在医院区域规划标准审评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依据临床一线医师反馈的意见,从现实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出发,需要重新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自2005年1月启动编写《指南》,提高了已颁布试行《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本《指南》以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突出学科优势为原则,中西医诊断参考国内外最新标准并与其衔接,中医诊疗标准结合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及临床实际,重视推广效应,提高临床实用价值,具有一定时代特征。
目录
前言
引言
ZYYXH/T4—2008咳嗽
ZYYXH/T5—2008哮病
ZYYXH/T6—2008喘病
ZYYXH/T7—2008肺胀
ZYYXH/T8—2008肺痨
ZYYXH/T9—2008肺痈
ZYYXH/T10—2008肺痿
ZYYXH/T11—2008外感发热
ZYYXH/T12—2008感冒
ZYYXH/T13—2008风温
ZYYXH/T14—2008湿温
ZYYXH/T15—2008暑温
ZYYXH/T16—2008霍乱
ZYYXH/T17—2008胸痹心痛
ZYYXH/T18—2008眩晕
ZYYXH/T19—2008心悸
ZYYXH/T20—2008不寐
ZYYXH/T21—2008健忘
ZYYXH/T22—2008中风病
ZYYXH/T23—2008噎膈
ZYYXH/T24—2008呕血与便血
ZYYXH/T25—2008呕吐
ZYYXH/T26—2008胃脘痛
ZYYXH/T27—2008痞满
ZYYXH/T28—2008腹痛
ZYYXH/T29—2008泄泻
ZYYXH/T30—2008便秘
ZYYXH/T31—2008胁痛
ZYYXH/T32—2008黄疸
ZYYXH/T33—2008鼓胀
ZYYXH/T34—2008积聚
ZYYXH/T35—2008关格
ZYYXH/T36—2008水肿
ZYYXH/T37—2008癃闭
ZYYXH/T38—2008淋证
ZYYXH/T39-2008内伤发热
ZYYXH/T40—2008汗证
ZYYXH/T41—2008消渴
ZYYXH/T42—2008瘿病
ZYYXH/T43—2008头痛
ZYYXH/T44—2008痹证
ZYYXH/T45—2008腰痛
ZYYXH/T46—2008痉病
ZYYXH/T47—2008颤病
ZYYXH/T48—2008痿病
ZYYXH/T49—2008郁病
主要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生命科学需要系统复杂科学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医学科学以科学精神与成就体现人文关怀。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土之中的整体医学,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在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崇尚回归自然成为当前的世界潮流,中医中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其发展恰逢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以原创思维、原创成就与原创优势为导向,弘扬我主人随的理念,加强学科标准化建设,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与推广,将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以指南、规范与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高我国中医药的研究水平与临床疗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战略任务。构建和提升我国中药健康产业,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同时以建立科学可行的标准化体系,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将我们的资源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这是巩固和提高中医药国际地位和发挥学术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并由内科分会实施编写的一部指导中医内科各级医师诊断治疗行为的医疗文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晚近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在取得充分可靠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优化诊疗方案值得借鉴,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针对WHO所列出的现代难治病与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性疾病,需要进行复杂性干预,我们要思考如何发现与总结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转归的规律,体现中医药学学科整体观念、天人相应、辨证论治、形神一体的理论和实践。发掘医案、医话、医论鲜活而宏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与完善循证医学的理念是编写诊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为了学习和提高诊疗水平的需要,规范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使诊疗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医疗工作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则是中医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部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等行业技术标准曾在医院区域规划标准审评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依据临床一线医师反馈的意见,从现实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出发,需要重新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自2005年1月启动编写《指南》,提高了已颁布试行《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本《指南》以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突出学科优势为原则,中西医诊断参考国内外最新标准并与其衔接,中医诊疗标准结合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及临床实际,重视推广效应,提高临床实用价值,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经过认真编写,于2007年5月8日内科分会召开了统审会,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及监督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有关领导、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审核论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指南、规范与标准分别制定,原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改为《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删减西医内容。新制定的指南要与近期颁布的其他标准体例一致,毒性药物剂量要与国家药典等保持统一性。统稿组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再次修改体例和内容,经过相关领域专家书面审定和网上广泛意见征询,召开多学科专家审查会,最后定稿。
文摘肺痈是肺内形成痈肿脓疡的种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系由热邪犯肺,壅滞肺络,以致血败肉腐而化脓成痈。相当于西医的肺脓疡及支气管扩张等伴有化脓性感染者。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恶寒或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继则咳痰增多,咯脓痰或脓血相兼。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若脓毒不净,则持续咳嗽,咯吐脓痰,低热盗汗,形体消瘦,转入慢性过程。112多有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急骤。113胸部x线或肺cT检查有阳性体征。12 鉴别诊断121 咳嗽:二者都可见咳嗽、咯痰等症,但咳嗽咯痰者无腥臭脓痰,且热势不如肺痈亢盛。122肺痿:肺痿是以肺脏痿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患。起病缓,病程长,形体虚,多继发于其他疾患,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2 辨证论治
按发病的特点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期。初起或成痈阶段,属于热证、实证;溃脓之后,多属于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总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基本原则。21 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病机:风热袭表犯肺,以致卫表失和,肺失宣降。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芦根30g,竹叶12g,薄荷6g,荆芥12g,淡豆豉12g,牛蒡子12g,桔梗12g,甘草6g。
加减:热势甚者,加鱼腥草15g,黄芩9g以清肺热;咳嗽甚者,加瓜蒌30g,金荞麦15g,川贝粉冲服2g以化痰止咳;胸痛者,加郁金9g,桃仁9g以活血通络。22 成痈期
证候: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转侧不利,烦躁不安,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病机:邪热壅肺,血脉瘀阻,瘀热内结成痈。
治法:清热解毒,肃肺化瘀。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苇茎15g,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2g,黄芩15g,黄连12g,金荞麦15g,桔梗12g,甘草6g。
加减:热毒内盛,加金银花15g,连翘9g,鱼腥草15g,蒲公英15g以清热解毒;烦渴甚者,加石膏先煎30g,知母12g,天花粉15g以清热生津;胸痛甚者,加乳香9g,没药9g,郁金9g以活血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