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慈禧
分類: 图书,传记,政治人物,中国,
品牌: 凯瑟琳·卡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0841280/9787500841289
·条形码:978750084128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她有她偏爱的人,但她绝不允许她们爬到自己头上,也不允许她们干扰自己的判断。虽说她的随从们从来没有当着她的面发表过与她相反的观点,虽说她对他们发表的意见总是十分虚心地加以采纳,但看得出来,没人能强加于她,她有很强的天生的洞察力。她对他们的真正观点一清二楚。
没有迹象表明皇上对太后怀有恶意。他们之间的关系虽因他们崇高的地位而不得不严格地掌握分寸,但似乎也是十分友好的。如果说他对自己的政府因为1898年的政变而夭折并不能完全释怀,但他似乎并不觉得太后对此负有责任。暂时制止了他进步梦想的不是她,而是中国的保守主义。皇上打算向进步的目标急速前进时,是掌握了实权的军机大臣们联合起来,在他面前树起了政变的障碍。
作者简介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1858——1938)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空前绝后的世界性纪录:她是惟一在中国官廷之内一连呆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惟一替尚健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
她1903年来华,是当时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Francis Augusta Carl)的姐姐,1903年经美国公使夫人苏珊·康格(Susan Conger)的推荐倒颐和园为西太后画像。原定画两次的,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一直画了9个月。这期间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9个月的宫廷生活不仅使卡尔完成了四幅西太后的肖像,以及从示公开的七幅公主肖像,更重要的她与慈禧太后的亲密接触,促使她完成了这部稀有之作——为世人真实地展示了没落前的大清帝国谜一般的宫廷暮霭和迷一般的慈禧皇太后的私密生活。
编辑推荐她的个性是那么有魅力,那么不同寻常,她的声音非常好听,令人完全想象不到她是这样年纪的人。
她优美的手势,以及她的微笑中所蕴涵的魅力,使看的人和听的人都感到莫大的享受。 我很难将眼前这位慈眉善目、面貌那么年轻、笑容那么有魅力的贵妇人与1000年以来全世界都在议论的残酷无情的暴君、令人感到棘手的“老”太后联系起来。
目录
第一章:入宫觐见与我在中国宫廷的第一天
第二章:皇太后陛下的外貌
第三章:摄政王(七王爷醇亲王)府
第四章:皇太后陛下的御座房
第五章:皇后和宫廷女官
第六章:继续画像——太后的宠犬
第七章:宫中的喜庆
第八章:光绪皇帝陛下
第九章:皇上的诞辰
第十章:北京——三海
第十一章:太后的一些特点——二进三海
第十二章:回到颐和园
第十三章:汽艇——半年一度的祭孔
第十四章:宫中的太监
第十五章:皇太后的文学趣味与才能
第十六章:朝会大殿——一些朝廷惯例
第十七章:颐和园内
第十八章:中秋节——绘制太后的肖像
第十九章:颐和园中的一次露天招待会
第二十章:我开始为太后绘制第二幅肖像——宫内画师
第二十一章:来到宫中的欧洲马戏团
第二十二章:宫中习惯
第二十三章:皇太后陛下的烦心事——他的圣诞
第二十四章:紫禁城内廷
第二十五章:北京——开始绘制将在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肖像
第二十六章:满人与汉人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
第二十七章:中国人的送礼
第二十八章:冬天在宫中的一些日子
第二十九章:中国的宗教仪式
第三十章:慈禧皇太后陛下
第三十一章:慈禧皇太后的善举.c正义感.c奢侈,1以及个性
第三十二章:元旦——正式觐见
第三十三章:继续绘制将在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肖像——三海的春日
第三十四章:肖像的完成与送出
第三十五章:回到颐和园
……[看更多目录]
序言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1858——1938)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空前绝后的世界性纪录:她是惟一在中国官廷之内一连呆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惟一替尚健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
她1903年来华,是当时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Francis Augusta Carl)的姐姐,1903年经美国公使夫人苏珊·康格(Susan Conger)的推荐倒颐和园为西太后画像。原定画两次的,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一直画了9个月。这期间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9个月的宫廷生活不仅使卡尔完成了四幅西太后的肖像,更重要的是为她两年之后出版的此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卡尔的这部书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起来,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对主要人物西太后、光绪皇帝和皇后,以及种种小事的记载之详,而且完全是亲眼目睹;二是作者由于职业的训练,观察非常细致,又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她笔下的这几个主要人物都给人以形神毕肖的感觉;三是由于作者是应邀到宫里去作画的外国人,并非清朝臣民,所以无须过于拘束甚至战战兢兢,而正是这种轻松的氛围和宾主交流的平等导致了使此书内容得以生动的种种小事件、小冲突。
“柯姑娘”——当时宫廷内外对卡尔的一致称呼——一个美国人给西太后画像,这在当时听起来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一件事,所以得以实现,不能不归功于康格夫人。
康格夫人是位富有正义感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正义感使她对当时外国人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傲慢行为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而西太后作为一位掌握全中国生杀大权的女性,其在社会上产生的作用之大显然是女权运动所歆羡的,由此也就成了她的崇拜对象。
庚子年义和团围攻北京外国公使馆,得到西太后的全力支持,甚至还派军队去助战,所以此后她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形象大坏,西方有许多人都将她恨之入骨,而一些漫画更是将她的面目肆意歪曲。康格夫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想出了为西太后画像、然后送往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主意。关于这个,她在给女儿的信中是这么说的:“好几个月以来,我对报上那些有关皇太后陛下的可怕的、不公平的漫画一直很气愤,同时越来越希望能让全世界看到她较为真实的形象。我想到了请求皇太后陛下准许与她讨论关于为她画肖像的事。”
她起初向西太后推荐这一计划时,西太后也并不怎么领情,但后来在她的多方努力之下也就勉强同意了。所谓勉强,就是限定只准画两次,而对于一幅这么大尺寸的肖像画,两次当然远远不够。幸好亲自看画家画了一回之后,西太后来了兴趣,结果两次变成了9个月。这样不但画像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也使卡尔有了写成这本书的可能。
此书对西太后的评价并不客观,有过于吹捧之嫌,卡尔对西太后的个人崇拜显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不过能对西太后作较全面的描述的文献不多,而且大多并非信史,真正能像卡尔这样,通过直接接触而来的,可说是凤毛麟角,所以就显得可贵了。
文摘第二章 皇太后陛下的外貌
第二天早晨,我急切地想要赶去等太后兑现她让我画得时间长一点的诺言。昨天的作画过程增强了我将这画进一步画下去的愿望。我们走进皇宫时正遇上太后和皇上早朝后从朝会大殿出来。太后见了我们就停下了,她那一长串侍从女官和太监也随之停下。她把我叫到身旁,抓着我的手,问我休息得怎么样,是否能够开始工作。这问题显示了她的洞察力,因为她从前一天我利用时间的急切和匆忙中看出,工作是我的第一目的。问话时她微微地笑着。我走在她旁边,从朝会大殿一直来到前一天在那里画像的御座房。我们到御座房之后,她宽了衣、喝杯茶,然后叫一个梳头侍女把昨天穿用的衣服和首饰拿出来,准备第二次给我摆姿势。
这一次我对太后挑剔地看了起来。我担心由于我开始作画时感受到的那种异乎寻常的魁力,昨天我对她本人和她的外貌的好印象很可能形成得过于仓促;我想东方环境也许使我目炫神迷屏得我无法看清皇太后的真正面目,我准备好了大失所望。趁她在宝座上还未坐稳,还未完全准备好让我开始,还未用她精明的目光将我贯穿,还未知道我在看她,我调动我所能达到的洞察力,对她的身体和她的脸仔细端详起来,以下是我所看到的:
头在肩上的位置恰如其分,使身材匀称得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有教养的样子;面部匀称而又构造准确,大大的耳朵,其上部分长得很好;精致宽阔的前额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地分成两半;眉毛弯而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是中国人称之为“鼻正”的那种,宽宽地垂直于前额;上唇极为坚毅,嘴较大,但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魁力;下巴强健,但并不过分坚毅、也无顽固的迹象。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得好的40岁女性的。因为是寡妇,她不用化妆品,脸上呈健康的自然红晕。看得出在梳妆打扮上,她没有一件不是一丝不苟地精心料理的。外观整洁,加上善于挑选适合自己的颜色和饰物,使她年轻得近乎神奇的容貌显得更年轻。比所有这些外貌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对自己的周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明显地才智过人,这造成了具有异乎寻常的魁力的人格特征。
我对太后的外表审视到这一步的时候,她对侍从说的话说完了,已经在宝座里稳稳地坐好,转过脸来问我画肖像的哪部分。有人告诉我要是在脸部涂上颜色她会很高兴的。我觉得一开始引她高兴很重要,所以改变了加工改善、继续画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