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学
分類: 图书,心理学,综合,
品牌: 乔明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2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17111119/9787117111119
·条形码:97871171111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医情志学》是有关中医情志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首次构建起中医情志学学科的理论框架:从核心概念到情志理论与假说,从情志表现到情志心理与生理,从情志病理到情志病证与防治,显示了学科理论概貌和构成该学科知识的各个方面及层面。首次勾画出中医情志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首次以名词术语释义方式清晰展示出中医情志学学科全部概念和理论内涵。全书在学科发展前沿上,反映了最新进展,提示了发展趋向。
《中医情志学》在撰写体例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的编排范例,力求:专业与普及结合,专题与专栏结合,表述规范与生动兼顾;文图并茂,文表呼应,以使读者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中医情志学》适用于中医基础学科的教师和广大临床医生,是他们扩充学科知识与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尤适合于医学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他们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研究情志专题的案头书。对于中医新学科、新进展感兴趣的读者,对于关注情绪如何在人们日常交往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士,对于关注自身情绪如何影晌健康和疾病的人们,《中医情志学》不失为增加知识了解新知的读本。
作者简介乔明琦,男,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院长;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首批十大“优秀创新团队”情志病证研究团队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 自1986年起,在其导师张珍玉先生指导下,率先开展肝藏象与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与张惠云教授带领课题组20年坚持不懈深入研究。在国内率先确立“肝气逆、肝气郁”两个新证候,建立两证临床诊断标准;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肝气郁两证病证结合诊断标准。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肝主疏泄与调节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有关”和“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新假说。发表论文60篇,单篇他引率超过80人次。目前主持国家“973”计划重点课题“愤怒和郁怒诱发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干预”的研究工作。
张惠云,女,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中心主任和科技处副处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千名知名科学家,山东省首批十大优秀创新团队“情志病证研究团队”带头人;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新药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理事。
围绕调肝方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与动物模型研制研究方向,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大鼠模型;在国际上首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病证结合大鼠、猕猴动物模型,建立造模技术和评价标准;研发治疗该病证首类新药“经前平颗粒”、“经前舒颗粒”,并已生产上市;建立调肝方药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获新药证书2项、卫生部临床批件3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受理7项。目前,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
编辑推荐《中医情志学》是有关中医情志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首次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
首次勾画出学科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
首次以名词术语释义方式清晰展示学科全部概念和理论内涵。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情志学概述
一、中医情志学的概念与性质
二、中医情志学的研究对象
三、中医情志学的研究方法
四、中医情志学的任务
第二节 中医情志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心理学
三、中医情志学与医学心理学
四、中医情志学与情绪心理学
第三节 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与学术原则
一、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
二、中医情志学的学术原则
第四节 中医情志学的建立及其意义
一、中医情志学的建立
二、《中医情志学》问世的意义
第二章 情志概念
第一节 情志词义源流
一、情、志合用
二、情、志各用
第二节 情志概念的认识及其定义
一、情志概念的目前认识及分析
二、情志概念定义
三、情志概念定义的说明及意义
第三节 情志相关概念辨析
一、情志与七情
二、情志与情绪
第三章 情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情志分类
一、先天性情志与继发性情志
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志和与他人评价有关的情志
三、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
四、与感官有关的情志
五、情志分类的意义及问题
第二节 情志维度
一、情志快感度
二、情志强度
三、情志紧张度
四、情志复杂度
五、提出情志维度的意义
第三节 情志状态
一、情志的一般状态
二、情志的特定状态
三、情志的低落状态
四、提出情志状态的意义
第四节 情志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志的性质
二、提出情志性质的意义
三、情志的功能
四、提出情志功能的意义
第四章 情志理论与假说
第一节 理论与假说
一、理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假说的概念、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一、理论的建立
二、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情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诸子关于情志的记载
二、《内经》情志理论框架
三、后世情志理论的发展
四、近年研究新见解
第四节 情志理论新假说
一、肝主调控情志论假说
二、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
第五节 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
一、构建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必要性
二、构建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原则
三、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内容
第五章 情志的体验、表情与行为
第一节 情志体验
一、情志体验的概念
二、情志体验的性质
三、情志体验的功能
四、情志体验的研究现状及评析
五、中医学对情志体验的研究、问题及设想
第二节 情志表情
一、表情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二、表情的分类
三、表情的意义与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情志行为
一、典型例证
二、情志行为的概念及其定义
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及相关研究
四、与情志密切相关的不良行为
第六章 情志心理
第一节 情志与欲、愿
一、欲
二、愿
三、欲、愿与情志的互动影响
第二节 情志与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二、情志与意、志
三、情志与意识
第三节 情志与知、思
一、知、思的含义
二、情志与认知
第七章 情志生理
第一节 情志与脏腑的关系
一、对情志与脏腑关系的有关认识
二、现行教科书的论述
第二节 肝与情志
一、肝的生理特点
二、气血对情志的影响
三、肝与情志
第三节 情志的神经机制
一、中医学对情志与脑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情志中枢生物学的认识
第四节 肝调畅情志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
一、研究的切入点
二、研究结果
三、初步结论
第五节 情志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一、情志协调心神“任物
二、表情协助人们适应环境
三、情志正常活动有益于五脏和气血通畅
四、情志正常活动有助于性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八章 情志的发展、分化与调节
第一节 情志的发展与分化
一、情志发展分化的概念
……
第九章 情志的感知、表达与交流
第十章 情志病理
第十一章 情志病证及其防治
第十二章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三章 本书的结构
附录一 名词术语释义与索引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跋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宏富的临床经验与原创的临床思维方法。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影响,其临床医学从整体出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规律,研究养生康复、益寿延年、增进健康的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统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在临床研究方面应以继承中医学原创的思维优势为前提,加强对危急重症、现代难治病与日益增多的心身疾病的研究,运用辨证论治为主体的复杂干预手段,以提高疗效为重点,探讨疗效机制,坚持我主人随,面向全球展示中医临床医学的魅力;在理论研究方面,应从弘扬中医学自身学术规律出发,通过系统总结古今医家鲜活的临床经验,运用传统的与现代的科研方法,汲取多学科研究成果,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以其理论的升华提高,彰显“悟性”,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先进的医学科学体系,为培养临床优秀人才服务。
当今,科学与人文融合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人文合而不同,互辅互动。人类崇尚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势必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融人人文哲学与生命科学中去,展示其优势特色,成为人类先进文明的例证。进入21世纪,人们关注从信息时代迈向“概念时代”,思维科学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医学原有的概念与形象思维是其原创思维的基础。对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其重点在于形象思维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去认真研究综合性的创造思维。因为形象思维是宏观的、整体的,显而易见以形象思维“比类取象”阐释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医学主张“治未病”与“调心身”,重视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纵观今日社会生活,“竞争”使人们心理的压力增加了,业已引起医生们的关注。
文摘1.假说的实践检验
科学假说中所得结论必须接受科学生产实践的检验,这是假说的“可检验性原则”。如果一个假说无法接受检验,就不能确定其真理性,这样的“假说”就不能称其为科学假说。例如近年中国流行一时的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存在,人体特异功能能使“时间停滞”等均属此类,没有任何科学意义。
不同类型的假说,其检验方法各有侧重。事实存在假说,可依赖观察、实验直接验证,如哥白尼“太阳中心说”预言尚有两颗行星未被发现,后来经牛顿做数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推测出其大体位置,于1781年发现天王星,1846年发现海王星,假说被证实。中医学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经络学说,临床实践已证实经络的存在,但其结构尚未被发现,目前已作为国家科研“攀登计划”联合攻关,但愿最终会揭示出经络的结构,从而使这一学说得到证实。中医学、中医情志学中若干假说将沿此途径得到检验、发展。
经验规律性假说,由于是依据可观察的事实而提出的,可以主要由观察和实验方法来检验,实验并分析事实背后的本质联系,从而论证、发展假说。中医学与中医情志学中有关治则治法理论可借助此种检验而得到发展和提高,如传统的“抑木扶土”“情志相胜”以及我们后面提出的“调情先调肝、调肝重调情”等治法均需扩大治疗样本,更需对治疗机理进行深入实验研究。
此外,理论原理型假说较为复杂、特殊,它的内容不能直接检验,需对假说的基本观点引申出结论,对其结论进行相应的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在数学等高度抽象的学科中多用,此处不再详述。
2.假说的理论论证
依据已有科学理论和事实,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证明假说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即假说的理论论证。它是假说向理论转化不可或缺的步骤。常与实践检验结合进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两种方法常结合运用,并需得到相关学科科学理论的支持,与整个科学理论相协调。1981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取得地质构造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大量科学事实的支持,但因有关大陆漂移的原动力不清楚,漂移说得不到深层理论解释而长时间未被承认,其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与发展,大陆漂移假说获得新理论的解释而得到承认。中医藏象经络学说呈现类似情形,它的原理尚未能得到现代科学、医学理论的说明,临床检验与相应的实验研究亦已进行,但缺乏相关的深层理论的说明,其理论的科学性尚不能成立。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