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经营管理理论,
  品牌: 丹·加德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613171/9787508613178

·条形码:978750861317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作者丹·加德纳在地平线上又看到了一只黑天鹅——不,是一群黑天鹅。作为一位资深撰稿人和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他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太多无法预料的突发风险——金融危机、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疾病,车祸,而当风险发生时,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以做出恰当的判断,避免焦虑与不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调。

在与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对话中,加德纳不仅揭示了我们如何对风险做出判断,阐释了财团、政客、社会活动分子和新闻媒体是如何影响上述判断的,而且通过分析解释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一大迷题:为何有史以来最安逸的一代人正做焦虑和恐惧所闹?

木书在对风险领域研究的开创性意义方面值得关注。作为一位资深的媒体记者,能够静下心来系统探讨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风险与恐惧问题,着实不易,而丹·加德纳却令人信服地做到了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市场上此类读之有益而何用的书并不多见。

生活在欧洲的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但在17世纪,可怕的可能性出现了: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

纳西姆·塔勒布——一位有着科学头脑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决策研究人员,紧跟这一潮流,他现在使用“黑天鹅”这条术语来表示那些能够给人们带来重大影响,而且超出了人们正常预期和规模预测的事件。

作者简介丹·加德纳,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的资深撰稿人。他获得了法律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

媒体推荐《黑天鹅效应》一书写得非常生动,它对人类恐惧这一奇特而具破坏性的天性进行了精彩透彻分析。

——《星期日电讯》

丹·加德纳的《黑天鹅效应》一书对于渴望对风险做出清晰判断的每个人而言,无疑是无价之宝。

——《卫报》

太完美了……加德纳把一切分析得头头是道,从媒体对非理性恐惧事件的偏好到政治家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卑鄙地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这真是对现代人所患妄想症的绝好矫正法。

——《经济学人》

编辑推荐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疾病,车祸,地震,海啸,洪水……我们随时都面临着黑天鹅事件,在日显脆弱的现代社会中,这些黑天鹅与我们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会帮助你彻底摆脱突发性事件的困扰,让风险和恐慌远离你的视线。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金融风暴中的风险

第二章 一只又一只黑天鹅

第三章 理智与情感

第四章 人们什么时候爱买地震保险

第五章 低可能性,高破坏性

第六章 对随机性的误解

第七章 风险判断:来自公众的误导

第八章 恐惧营销

第九章 媒体制造的恐惧心理

第十章 暴力犯罪正在以惊人速度增长吗?

第十一章 恐惧的“化学特性”

第十二章 恐怖主义:恐惧的深渊

第十三章 黑天鹅飞得越来越远了吗?

后记

致谢

……[看更多目录]

序言所有亲历此情此景的人都永生难忘,几乎所有人都目睹了这一切。

当第一架飞机划破9月的天空,一头扎向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时,仅有一架电视摄像机捕捉到了这一幕。随后,世贸大厦便处于一片火海之中,各类有线和无线报警声此起彼伏。有人打开电子眼,不知道下面还将发生什么事情。第二架飞机袭来,不计其数的人看到了这架飞机,目睹了整个爆炸过程。霎时,浓烟滚滚,玻璃和钢筋漫天飞舞。眼前的一幕如此清晰,近在咫尺,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简直就像人们坐在家中,透过客厅窗户观看一出惊心动魄的露天演出。

那些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幕的人很快也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从伦敦到莫斯科和东京,从安第斯山脉到马达加斯加森林和澳大利亚沙漠,这一幕在世界各地被不断重播。地球上拥有现代通讯条件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村庄里的人们都目睹了这一人间惨剧。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未有一件事情引起过全人类如此深刻的关注。

在这起灭绝人寰的事件中,约有3000人丧生,数十万人因此而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讲,“9·11”事件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个人伤害,对于世界人民来讲,就更不值一提。第二天,9月12日,人们照例像往常一样恢复了生活的节奏。但是,在所难免的是,有些事情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有些变化看上去并不大,或者说,至少比起“9·11”事件本身,根本算不上什么。其中一个变化是,人们不再乘飞机出行。事件发生后的几天,美国便恢复了航班,但是飞机上的乘客却寥寥无几。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实每天起飞的飞机架次不计其数,但遭到劫持并撞到办公大楼的概率却微乎其微。但是,人们却不这样想。机场里人心惶惶,乘飞机者人人自危。

“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月里,我们陆续认识了遇难者的家庭。媒体上满是关于这一人间惨剧的采访和报道。这无疑使得“9·11”事件的阴影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更为糟糕的是,一些政治家和评论家关于恐怖主义的论调听上去就像他们是第五名天命骑士。人们被警告说,死亡和灾难会以多种方式出现:在城市供水系统下毒、用飞机撞击核反应堆、将通过遗传学原理造出的天花病毒在地铁上释放、在某艘货船上安放脏弹和手提箱核弹等。

不久之后,便有新闻报道说,数人因收到炭疽病毒邮件而丧生。几个月之前,人们还仿佛都相安无事。突然之间,我们都成了风中之蝶,无以为靠。严肃的政治家们警告世人,要时刻关注各类以颜色区别等级的恐怖袭击警报,平时要注意储存应急物品,不要忘记购买胶带,以便在发生化学或生物袭击时能够将家中的门窗封闭。如果不幸遇到了恐怖袭击,便只能祈求万能的上帝保佑自己渡过难关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会选择远离飞机场,甚至会在自家的后院挖建防空洞。不过,人们却没有因此而停止日常的生活节奏,只是不再乘坐飞机出行,而是改为驾车。

政治家们担心,美国人以驾车取代乘飞机将会对美国的航空业带来影响。但是,他们却没有去考虑美国汽车交通受到的压力。因为,比起人们对恐怖袭击的担心,这些麻烦根本算不上什么。

政治家们没有提到的一个事实是,乘飞机远比驾车要安全得多。在一次乘坐飞机的商务旅行全过程中,最危险的恰恰是驾车去机场的一段路程。

实际上,两者的安全系数相差相当大。即使将恐怖袭击的因素考虑进去,乘坐飞机也远比驾驶汽车安全得多。一名美国教授曾经作过计算,即便恐怖分子在美国每周发动一次针对客机的恐怖袭击,对于一名每月乘坐一次飞机的人来讲,其因恐怖袭击而死亡的概率也只有1/1 35000,相对于汽车事故1/6000的死亡率,要小得多。 风险分析师们都知道这一安全系数的差距,他们知道这一差距意味着什么。其实,这只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如果人们放弃了安全的飞机出行,改为驾车出行,那么他们便选择了1/6000的更高的死亡率,这显然不划算。尽管1/6000的概率也并不高,但是如果数百万人同时去冒这一风险,将会有很多人因下错了注而丧命。

但是,公路交通事故不像恐怖分子劫机,它们不会在CNN节目里报道,不会得到评论家们喋喋不休的讨论,不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素材,更不会成为参与竞选的政治家们的议题。因此,在“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当政治家和记者们不断关注恐怖主义、炭疽病毒和脏弹等话题时,对于那些因希望避免遭遇飞机袭击事件而选择乘车出行并因此命丧美国公路的人们,却少有人关注。

然而,柏林马克思一布朗克研究所的心理学家歌德·吉仁泽却一直潜心于搜集交通事故死亡率方面的数据。2006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将“9·11”事件发生前5年和后5年内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对比。

文摘曾经有一篇题为“几项恐怖的调查”的媒体报道说,“最近,互联网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约五万名恋童癖者在寻找猎物”,“身处危险的无辜者”网站(一家非政府组织)如是说。但是网站上并没有注明这句话的出处,只是出现在一篇名为《几项恐怖的数据》的文章中。

在我们宣布这些数字为垃圾数之前,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要弄清楚:消息来自于哪里?

大多数数字并没有注明来源,作者只是使用简单的用语(据估计……)一带而过。另外一种达到同样效果的方式(报纸所惯用的方式)是简单引用一名官员的话作为事实。即使读者不知道数字的来源,这一数字仍因为出自官员之口而增添了可信度。在《渥太华市民报》的一篇文章重复引用了源自加拿大警政委员会会长伊恩?威尔姆斯的数字之后,我给威尔姆斯打了电话,问其这一数字的来源。他说,这一数字仅来自于英国警方的一次谈话,并不能给出更为详细的来源。

幸运的是,的确有几个关于“50 000名恋童癖”的版本(包括《独立报》的版本)给出了数字来源。他们都说这一数字来自于联邦调查局。因此,我便又给联邦调查局打了电话。一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不,我们没有这个数字,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来自于哪里。她又说,联邦调查局根本没有对在线恋童癖的数量做过调查,,因为这是不可能调查清楚的。

因为缺少了怀疑,便无法停止人们传用这一令人生疑但却有些用处的数字。2006年4月,美国司法部长阿尔伯托?冈萨雷斯在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发表讲话时说,“作恶者的数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有50 000名恋童癖勾引儿童”。冈萨雷斯说,这一数字来源于“名为‘日界线’的电视节目”。

司法部长更应当经常收听NPR(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节目。当来自NPR的记者们要求日界线节目对这一数字的来源做出解释时,节目成员克里斯?汉森告诉他们,他们采访过一名专家,并向他询问过这一“粗略”数字是否准确。汉森又说,专家回答说,“我也是听说的,具体数字取决于对恋童癖的定义方式。因此,这一数字也可能大大被低估了”。因此,日界线节目便将此作为专家确认的精确数字,并在三次不同的播出中将其作为未证实数字发布。

日界线所指的专家是指联邦调查局的肯?拉宁。当NPR向拉宁问起这一数字的事情时,拉宁说,“我不知道这一数字的出处,我也不能确认这一数字是否正确。但我也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至少我感觉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拉宁还注意到了一个巧合:50 000正好是

……[看更多书摘]

后记现在,人们已经很难回忆起2008年6月发生在美国的那次新闻事件了。它既不是恐怖主义袭击,也不是战争或经济危机,而是西红柿,致人死命的西红柿。更确切一点说,是可能致人死命的西红柿。

始于2008年4月份的一场含沙门氏菌食品致毒危机在6月份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有数百人因此而致病。人们怀疑致病原因是腐烂的西红柿。即便罪魁祸首不是沙门氏菌,但由于沙门氏菌危害极大,人们仍对它给予了关注。至于它是否像一些记者和公众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就不得而知了。

然后,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项由佩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都认为自己听说过“许多”关于此次沙门氏菌事件的消息,另有28%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仅听说过”一点”,仅有6%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件事。这数字使人印象深刻。而作为对比,仅有34%的美国人听说过“许多”关于福特和通用公司宣布的公司轿车销售量直线下降的负面消息。

结果便是,西红柿遭到了不公平的谴责。2008年7月,人们发现,罪魁祸首并不是西红柿,而是墨西哥胡椒。至此,这场风波宣告结束,致人死命的西红柿很快便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2008年6月份还发生了一起与风险有关的事件。但这起事件目前还没有被人们所遗忘,因为人们不可能在一开始便注意到。

2008年6月11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最新统计表明,“2006年美国死亡人数骤降”。“2006年的最新死亡率为每10万人776,4人,而2005年的死亡率为每10万人799人。死于流行性感冒和肺炎的人数下降了13%,死于中风的人数下降了6%,死于心脏病的人数下降了6%,死于糖尿病的人数下降了5%,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下降了5%,死于癌症的人数下降了2%,甚至连婴儿死亡率都下降了3%。”可以说,这条消息在2008年是令人振奋的。

但是,对媒体报道的研究发现,对于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这一好消息,电视新闻没有进行丝毫的报道,而一份报纸也只是在A15版上用了一两段的篇幅进行了简要报道。这便是我们业内人士所熟悉的过滤效应。当然。即便疾病控制中心通过某些图表在媒体上做大量的宣传,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并不是难以引起公众关注的真正原因。而本书却发现,其真正原因恰恰与(可能)致人死命的西红柿事件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相同。

当然,像本书一样,如果一本书基于太多的时事,它将或多或少为这些时事所累。我们所最希望的是,在本书最终手稿完成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能够验证本书的观点。2008年发生的两大风险事件便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对于这本书,我所能解释的也仅此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