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 徐江善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1186650/9787501186655
·条形码:978750118665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作者徐江善,尽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个因经济问题被处以极刑的部级干部郑筱萸踏上阴曹地府已经一年多了,许多人仍然在问郑筱萸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他到底是善良的天使还是人人痛恨的恶魔7他受贿和玩忽职守罪有着哪些惊人的内幕?为什么在他走上断头台之后,还会有刘志华、杜世成等高官以身试法?
作者简介徐江善,1978年那个金色的秋天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深处——随着送爽的秋风,作为恢复高考后七八级新生的他跨入了黑龙江大学。从此,他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徐江善祖籍山东,1958年2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76年秋天,作为最后一批知青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一名农工。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合江日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新华社辽宁分社、新华社北京分社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目前任职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荣获新华社十佳编辑称号。作为新闻记者,他不仅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亲历者、目击者和参与者,更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茁壮成长。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小说《苍天有眼》、报告文学《寻梦俄罗斯》、纪实文学《内幕新闻》等。
编辑推荐他从苦孩子到部长,又从部长到死囚,留下了一首发人深省的挽歌。
作家徐江善经过广泛采访,深入思考,以深刻的笔触追踪郑筱萸如何从一个苦孩子爬上了部长级高位:探寻他接受数百万元巨款时激起的心灵波澜:剖析他走上断头台前夜回首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思他葬身于市场化浪潮中的标本价值。《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中披露了郑筱萸腐败窝案以及侦察、审理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读来令人震撼,对“郑筱萸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与思考令人警醒。
目录
引子:古槐听讼
第一章 郑筱萸和他的秘书们
1.他曾是一个苦孩子,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厂长,假如时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打住,他也许将以全国优秀企业家的称号载入史册,而不是那个为人不耻的大贪宦
2.他奉调进京,不仅出乎亲朋好友的意料,即使在国家医药管理局,也没人会料到他们的新领导会来自遥远的西子湖畔。他立即被鲜花、笑脸、掌声、祝福包围了6
3.他消失在2006年的岁末寒冬。他的名字再次出现是在中南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要求对郑筱萸的违纪违法问题彻底查清
4.他主政全国药监市场监管10年,就在他下台前的全国药品注册工作会议上,他还大讲特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此时药品注册工作已经乱象丛生,民怨沸腾
5.他与许多高官栽在秘书身上一样,祸起萧墙被称为他的左膀右臂的两位前任秘书,秘书东窗事发牵连出他们的后台老板,似乎是当今官场贪腐窝案的一个铁律
6.在中国医药界,有两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他们掌管着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的生杀大权,只要找到他们就等于攀上了财神,财源滚滚
7.自从“奥美定”进入中国市场,就不断接到用户投诉,可是,神通广大的富华公司公关能力极强,来自国家药监局的一个权威的电话,让李小姐白白失去了美丽的乳房37
8.在中国的官僚政治体制中,秘书是一个充满诱惑充满玄机充满变数的神秘部落,秘书是一个高额回报高额风险的群体。多少秘书在首长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又有多少秘书爬上高位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41
第二章 郑筱萸和他的药商们
9.他主政国家药监局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谁知引爆的竟是一场中国医药企业前所未有的批文攻坚战,将他拖入疯狂的权力寻租泥潭45
10.他播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1500多家倒卖批文的医药咨询公司冒了出来,这些公司都与他或他的手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企业办一个批号的行贿价码最高抬到100万元50
11.海南的汤氏兄弟一夜暴富,他们拿批文如囊中取物,企业通过他们“公关”药监局,或者直接从他们手中购买批文,一般的300万,紧俏的上千万
12.他被“双规”后,涉案的药商们信息灵通,闻风而动,四处逃散。这一动向引起专案组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专案组决定从涉案的药商入手,实施攻坚突破57
13.经过4个月的侦查,专案组锁定了8家药企,仅浙江一家药企就对郑筱萸行贿包括房产、企业股份和顾问费、轿车,财物总价值达290万元60
第三章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14.他文弱儒雅,喜欢以书画与他的药商朋友聚会。向他大肆行贿的药商都是他的亲密朋友,在这温情脉脉的友情背后,则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他终归跌在了众多“损友”面前65
15.他是个人格分裂的两面人,讲改革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讲反腐倡廉时慷慨激昂,声色俱厉;讲工作成绩时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他是一边讲一边搞腐败1168
16.很多贪官都是苦孩子出身,王怀忠是靠要饭长大的,胡长清上学要挑10公斤萝卜到镇上卖,郑筱萸童年下雨天舍不得穿鞋子,“苦孩子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3
17.与绝大多数贪官一样,在他们进行权钱交易的潜规则游戏中,他们的妻子、儿女等亲属充当着催化剂的角色,有些甚至比这场游戏的主角还要疯狂,他们最终都淹没在潜规则游戏激起的旋涡之中
18.贪官的亲属们往往比他们仰仗的靠山更疯狂更露骨更加肆无忌惮。剖析郑筱萸腐败案,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典型的家族腐败图。妻子的贪婪,儿子的无知,成为他走上断头台的重要码
第四章 诉讼风云
19.在法警的押解下,他缓步走进北京一中院的法庭,满头白发失去了往日潇洒,呆滞目光充满了忧伤和哀愁。郑筱萸腐败案因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相关,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牛的腐败案”91
20.公诉人列举了他8宗受贿行为,以及玩忽职守罪名时严正指出,被告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辩护律师则认为检方的指控有3宗定性有欠准确95
21.案中有案特别蹊跷,不仅状告国家药监局,并且牵涉数家企业众多人大代表,故事曲折离奇,郑筱萸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了一个小小的“湿润烧伤膏”,不惜与山东省40多位人大代表对阵100
22.医药市场乱象丛生,假药、劣药肆意横行,看病难、看病贵达到了共和国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国家负责监管医药领域的最高官员郑筱萸难逃其咎105
23.权力是柄双刃剑,权力意味着荣耀,更意味着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在二审法庭调查时,诉讼双方就郑筱萸应该负的责任,应该负多少责任展开了激烈交锋112
第五章 该当何罪
24.单从受贿金额看,显然无法判定他是否死刑。在近些年法院判决的贪官中,受贿金额高于他的大有人在,判决结果只是死缓。压垮郑筱萸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呢115
25.如何理解“受贿情节特别严重”?辩方只注意到接受贿赂的具体细节上,而忽视了“情节”应该是一个整体、宽泛的概念,郑筱萸受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重大118
26.郑筱萸终审判决后,网上议论纷纷。许多人对郑筱萸是否应该判处死刑发出疑问,不知他们是否想到在齐二药、欣弗等医药产品的事件中,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给多少人留下终生痛苦
27.辩护人为了达到刀下留人的目的,极尽搜索“从轻发落”之能事,列举了一些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似乎在搜寻可以从轻的参照物,给他留下了一丝刀下留人的幻想125
28.在讨论对郑筱萸量刑是否应该从轻发落时,许多专家提出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概念。人民利益是观察事物的基本出发点,人民利益是衡量一切的根本标准,人民利益是检验一切的最终目的130
第六章 法律文书公开风波
29.在生命之火熄灭的前夜,他写下了一份悔恨的遗言:明天我就要“上路”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将如何面对那些被我害死的冤魂
30.郑筱萸案卷网上惊现复又惊失,成为药监腐败案戏剧性的一幕,在社会上激起热烈反响。法律文书该不该公开?律师有“资格”公开法律文书吗?公开行贿人名单,是否可能侵权143
第七章 郑筱萸的最后时刻
31.魂断秦城。他按照法警的要求躺在特制的床上,微微地闭上了双眼。一位法警手持注射器走到他的面前,将针管轻轻扎进他的手臂。他静静地入睡了
……
第八章 聚焦行政审批
第九章 庭审笔记
第十章 浴火重生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此时,离2007年7月10日郑筱萸因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执行死刑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郑筱萸一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和追问并没有消失。在郑筱萸之后,还出现了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腐败案等一些大大小小的腐败案,真是,总有人腐败被杀头,总还有人不怕杀头继续腐败犯罪的风潮在上演着。党和政府对于腐败的憎恨和打击力度空前严厉,可腐败的案件依然频发,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震惊和忧虑。到底是这些犯罪的人出了问题,还是现实的生活环境存在问题?
正是在这个时候,徐江善将
文摘网上披露了汤氏兄弟发家致富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汤老大中专毕业后到邻近的镇上开了个小五金店,卖些小五金,到处收废旧电视机等电器。平凡的生活远远不能令他们满足。
1991年,22岁的汤老大成为浙江金华四方生物资源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没过多久,汤氏兄弟就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金华医疗保健品公司,代理“胎宝胶囊”,这个产品让汤氏兄弟赚到了第一桶金,汤老大也决定从此扎根于这个领域。1995年,汤老大只身来到海南,成为另一家浙江人在海南投资的药业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开始熟识海南药业市场。
1996年左右,随着国内医药传统流通渠道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民营或者个人承包的医药公司逐步取代以往的药品购销路径,并日渐红火。汤老大尝到甜头看到了机会,他开始酝酿更大的创业目标。
当时,海南省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自1988年8月开始施行的一项“地产地销”的税收优惠政策,全国仅深圳与海南两地享受此优惠政策。按此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除享受15%的所得税率外,在岛内销售的,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这项政策吸引来了大量的医药企业,海南岛上一时医药公司林立,不少公司通过在海南买入药品,然后再转到内地的方式,以地产地销名义避税。
1998年,是汤氏兄弟药企腾飞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汤老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在海南成立了自己为法人代表的海南医药公司,当时大股东是海南另一家贸易公司,占51%股份。但公司的董事会均由汤氏兄弟及其亲属构成。
其后的汤氏兄弟的公司以神奇的速度快速发展,令同乡们惊羡,令同行们瞠目,令经济学家们费解,当然其中奥秘只有汤氏兄弟与郑筱萸心中最清楚。
后记从敦煌归来,脑海中久久浮现一幅制作精美意味深长绘于盛唐时期的彩色绢画。
这就是文中提到的《引路菩萨》——
面目慈祥身材高大的菩萨站在祥云之上,他手执香炉,挥着招魂幡幛,略微侧身,慈爱地回顾着身后紧随而至的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
蛾眉低垂神情恬淡的贵妇,早已六根清静,抛开了尘世间的一世烦恼,正亦步亦趋地在菩萨的指引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感谢敦煌研究院,在游览敦煌古迹期间,由院长樊锦诗特批,允许我观赏了几个平日并不对外开放的洞窟和一些文物珍品。
我被佛教的力量深深震撼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