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1:爱的延伸(李镇西教育方法与实践实录)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综合,
品牌: 李镇西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30237161/9787030237163
·条形码:978703023716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李镇西教育方法与实践实录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套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实录。绝对的真实是本套书的生命。本套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困惑与茫然、痛苦与坚持、眼泪与欢笑,有情节、有反思、有悬念。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它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串记忆的珠宝,一份情感的珍藏,一束青春的花朵。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是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一(3)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时在高一年级上学期所写的日记。《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着重讲了对学生的爱心与民主教育,特别是对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以及对班干部的培养,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的亮点之一。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适合初、高中教师,学生,广大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于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省乐山市一中、成都市玉林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兼班主任,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系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怦然心动》、《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一)(二)、《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与青春同行》、《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等24部著作。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 曾获(以时间为序):“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十大感动四川年度人物”。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
媒体推荐在那永远都忘不了的高2007级3班里,洋溢着心灵交流的快乐。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李老师对课文的精彩讲解,更有对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我们大多数同学,也是在高中,在李老师的班上,才对“民主”一词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因为我们民主地选举班委,我们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能随便地给李老师指出不足,在课堂上激烈地争辩。我可以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他是我们2007级3班全体同学的思想启蒙者。
——付锐
编辑推荐它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珠宝,一束青春的花朵……
我现在,就想能再次坐在那明亮的教室里,聆听李老师的每一句每一言。
目录
新学期的见面礼
被学生感动
铁皮鼓
让我骄傲的女儿
《沁园春·长沙》
和杨海峰谈心
李老师,我们感谢您
王晓丹老师
温馨的回忆
制定班规
集体的自我教育
军 训
近距离看李镇西
选举班委
诚实比100分更可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战胜自我与修改班规
宁玮的故事
走进心灵的教育
爱,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倾听年轻的心音
叩问爱情
停电的温馨
听苏霍姆林斯基谈爱情
与宋飞、陈鑫的谈话
陈鑫的故事
评议班委和班主任
玩笑风波
运动会
关于交作业的问题
作弊事件
魏雨萱的认识
抽烟事件
周杰被打了
陈霜婵、陈鑫的道歉
回信“新教育”
附录:温馨的回忆(王光贤)
……[看更多目录]
序言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再次浏览了几年前写的班主任日记,不禁感慨:生命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却有滋有味地流过的。
几年过去了。现在,作为校长的我继续当着班主任,当然也继续在写每天的班主任日记。这让许多朋友在敬佩我的同时,也向我表达了疑惑:“您那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写下来的呀?”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几年前就回答过了——当时也有网友给我提出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难道每天坚持洗脸刷牙还需要毅力吗?写这样的日记,并不像有的老师想象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坚忍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今天,我还要补充说明的是,我用这种方式,表达着我对我这份职业的态度。
最近我在对我校年轻老师进行培训时,谈到了职业幸福:“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将决定你的幸福感。当你对职业不满的时候,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如果我们把职业、事业和生活乃至人生都融为一体,不会觉得有什么累不累的。”
我认为,对待教育,至少有四种态度——
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本来就不喜欢教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教书,觉得大材小用了,心情郁闷,于是只好应付了。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只有怀才不遇的叹息,这样做教育,不但自己痛苦,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也痛苦。当然,说到“应付”,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因为不熟悉业务,不适应新的生活,手忙脚乱,没有章法,不得不应付。这种应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新教师走向熟练之前必然要经过的一道槛儿。但是,能够做好却有意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则太不应该——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
文摘新学期的见面礼
8月30日 星期一 晴
盼了一个暑假,我和没有见过面的学生今天终于见面了。
四年之后,重新当上班主任,我激动得有点像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甚至像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呵呵!我特意把头发理了理,把皮鞋擦了擦,换上新衬衣,穿上新裤子,七点四十便来到了学校。
我看还没有一个学生来,便走进办公室,照着新生名单在《爱心与教育》上一一签名题词一一我今天将要送给孩子们每人一本
还没有签完,但我一看时间已经八点,便匆匆朝教室走去。
一走进教室,我看见副班主任王晓丹老师和英语老师赵志已经比我更早地到了,她们正在接待一个名叫“唐朵”的女同学——她是我班第一个来报到的新生,第二名到的杜翱同学也正在办理有关手续。 。
“欢迎欢迎!”我和学生寒暄起来。每来一个学生,我都笑眯眯地和他攀谈,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攀谈。我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就是冲着你才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我很感动,但也很认真地说:“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靠他自己!但我会尽量不让你们失望的,放心吧!”
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大方而开朗地回答:“强劲!”我笑了,并和他握手:“呵呵,欢迎欢迎!”
强劲办完手续又回到教室,为新来的同学服务:带新同学去看寝室,给报名的同学和家长送上一杯水……结果有家长竟然把他当作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