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术(谋略经典系列)

分類: 图书,管理,管理学,决策学,
品牌: 冯敬
基本信息·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233877/9787807233879
·条形码:978780723387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谋略经典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万千谋略,无非是为了谋名谋利。但所有的计谋背后都洋溢着强大的人性。运用热闹灵活的手段做道场,树立诚信光明的品行修根本——不起贪人之欲,莫有害人之心。牢牢把握计谋与人性之间的和谐平衡,才必能成大事而不损声名,得大利而不害良知。
怎样做到能把握住谋略和智慧?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众多文化学派,而在众多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三家。只要把握住了这三家的思想精髓,也就了解了中国的智谋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管理,而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怎样能做到运用智谋手段,达到管理的有效目的?也正是古今大众一直苦苦追寻探讨的课题之一。
只有融合贯通领悟了众多谋文化的思维与案例,才能成为来去自如,德才兼备的谋略大家。《斗智术》正是应市场要求: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明白透彻地掌握运用智谋而编著出版的一部填补市场空白的、纵横阐释中华上下五千年智谋的指南之书。
媒体推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天下无谋”系列丛书,就是要展示这一影响颇深的道理。谋略经典人生,经营人生,更加透彻地看清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为官之道,经营之道,管理之道,精髓尽在其中。以“有谍”臻于“无谋”之境,乃人生大智慧。
——著名作家 蒋子龙
智谋不是技术,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权谋,是智慧、谋略、行动的有机统一。“天下无谋”系列图书正是帮助人们亲君子远小人的指南之书,让人们做人做事以品德为内涵,技术为辅助,智、谋兼备,才会达到事业的大成功。
——著名作家、诗人韩作荣
编辑推荐善谋者,以超和站常人心智思虑筹划,遇事当做最有效之策略,进而用巧计、避角力。凡此智者,必胸有成竹,无往不利。
目录
用智第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操一纵,出人意料
智无常局,恰当为上
智定成败,以速为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巧者劳,智者忧
巧者善度,智者善豫
凡人之智,不见将然
果敢善断,谦恭得众
人含其德,邪恶远离
用智于公,所知必多
宽容平和,是为大智
智贵早决,勇贵必为
明灯除暗,大智灭愚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小利诱之,大利收之
若见相争,坐待取利
以软抗硬,借局布势
狂夫之乐,贤者之忧
为己谋私,有智无品
攻人以谋,用兵斗智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
善谋全局,堪谋一域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罗织第二
伤人之语,犹如剑戟
以言伤人,利于刀斧
以术害人,毒于虎狼
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恶异于己,人之常情
谗夫阴谋,百姓暴骸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薰一莸,十年尚臭
攻敌之短,巧以取胜
权利角逐,见缝插针
言语如风,无翼而飞
密谋之人,可忠可奸
不失时机,趁势而为
无隙可入,旁敲侧击
迷惑取信,等待时机
淫邪之事,名誉尽扫
趁机暗算,屈人之兵
无验而言,是为虚妄
谗夫似贤,美言似信
罗织语言,以为谤讪
一言成疴,智不能明
道听途说,君子慎之
祸由口出,病从口入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谋攻第三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把柄在手,行止在我
因任授官,循名责实
善战之将,便势利地
杀人之盗,不教而诛
社稷安危,全在将军
落后受攻,自强受尊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离山之虎,回天乏力
观其弱势,混水摸鱼
发于沉静,动于不戒
取胜之道,知己知彼
退守第四
善纳良谋,借以造势
先机失察,临事徒悔
攻为守之机,守乃攻之策
力不足则守,力有余则攻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
得其情,制其术
将计就计,巧变乾坤
己不正,莫正人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金蝉脱壳,退于无形
进不可御,退不可追
果断为上,犹豫为戒
作伪心劳,成少败多
计不先虑,无以应卒
共识第五
贵贱相对待,祸福视谦盈
先发制人,后为人制
料敌在心,察机在目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时势造英雄,条件定胜败
顺者易生,和者易兴
业荒于嬉,行毁于随
势之所在,天地不违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降人之策,攻其软肋
以奇用兵,先计后战
众寡同力,则易为功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稳重沉定,方显威严
礼治君子,法治小人
以私害公,天下大乱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在中华民族浩瀚悠远的历史中,出现并发展了众多的思想学派,儒、道、法、墨、兵、纵横、阴阳……百花争艳,百家争鸣。这些学派大多产生于那个政治混乱、思想繁荣的春秋战国时期,它们生于政治,服务于政治,所以,这些学派不约而同地强调“治国”、“治人”;而治国、治人总要有方法、策略,这就产生了智谋、谋略。两千年的历史长河成为各家学派争奇斗艳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谋型文化得以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色。
怎样做到能把握住谋略和智慧?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众多思想学派,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三家。只要把握住了这三家的思想精髓,也就基本了解了中国的智谋文化。只有融合贯通领悟了众多智谋文化的思维与案例,才能成为来去自如,德才兼备的谋略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之道,为官之道,经商之道,管理之道,无不在谋略之中。智谋不是技术,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权术,它是智慧、谋略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深入学习这种文化,能让人为人处世以品德修养为根本,以计谋权术为辅助,道德与智慧兼备,达到事业的大成功。
古代中国的智谋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恒河沙数般充满智慧的语言和事迹。本着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的目的,我们编著了这套“天下无谋”系列丛书。
文摘用智第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春秋)《论语·卫灵公》
【简译】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引申评论】
人如果不为长远打算,就会有不断的祸殃出现。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周围许多事情和环境的变化,没有预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环境都是时刻变化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永恒不变。即使人在安逸的时候也应该对将来可能要发生的灾祸有所预料,如果没有丝毫的防范和预防措施,必然会被灾祸所打击和伤害。近忧是因为以前的没有远虑,你现在没有远虑会导致你日后有很多潜在的忧虑出现。人总会有忧虑,没有近的,就有远的。但是人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想和细微的观察避免祸殃的出现。所以,站在防范的角度上,人必须要有长久的打算。
【反论】
日恒物移,世事难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处于一种危机当中,有的是我们所能预料的,更多的是我们不能预料的。人即使把将来汁划得再周全严密,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事情,避免所有可能出现的灾祸。
【历史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吕雉被立为皇后,其子刘盈为太子。然而高祖宠幸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戚夫人生有一子名如意。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祖,也很得高祖赏识。因此在如意10岁那年,便被封为赵王。
太子刘盈性情仁厚,刘邦觉得他懦弱无能。而戚夫人恃宠,早有夺嫡之心,一再在刘邦面前进言,欲使其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高祖也觉得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而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便有了废掉刘盈的想法。但朝中大臣一致反对,刘邦只得暂时搁议。但吕后还是十分恐慌,秘密派她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教张良。张良说:“皇帝登基之后,曾想请‘商山四皓’出山相助,四位高士却以皇上好辱谩他人为由,拒绝出山。太子如能设法请到四人作为太子宾客,对巩固太子的地位将有很大帮助。”
那么,“商山四皓”是何许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原来,“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四位知名学者:东园公唐秉、角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他们本是秦朝的博士,由于不满秦始皇的暴政,尤其是从“焚书坑儒”一事中深受打击,故挂冠而归,隐居于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因年逾80,眉皓发白,故时人称为“商山四皓”。他们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士人推崇。刘邦也久闻四皓的大名,因此,汉朝建立后,刘邦派人四处寻找四皓,希望他们能够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