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老人艺
分類: 图书,艺术,戏剧,话剧艺术,
品牌: 辛夷楣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08031035/9787108031037
·条形码:978710803103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记忆深处的“老人艺”》,分别以孩子和成人两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老人艺”的风风雨雨。口述者张定华曾在《大公报》任职,自30年代与曹禺同台演戏,50年代后进入北京人艺工作,任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办公室的秘书。作为北京人艺成长、发展的见证者,她以第一手材料记录了焦菊隐、曹禺,以及活跃在人艺舞台上许许多多著名艺术家的身影,他们为艺术的献身精神令人神往,他们的坎坷经历亦令人扼腕。
张定华的孩子——辛夷楣和张桐姐弟,儿时生活在人艺宿合——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他们分别以细密的笔触,回忆了几十年前在人艺宿合大院与首都剧场度过的快乐时光,记述了人艺众多的演员、导演和人艺大院的孩子们,以及那些精彩纷呈的话剧的台前幕后。
作者简介辛夷楣:曾任澳大利亚中文周报《东华时报》编辑,出国前为某报社记者,采访过不少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
张桐:张定华之子。现在某出版社工作。
编辑推荐《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介绍了: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老人艺”是我们记忆深处永不凋零的花。
目录
自序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
忆曹禺
我所认识的焦菊隐
凤子阿姨
附:风子在昆明
视舞台为生命的舒绣文
为艺术牺牲无怨无悔的叶子
历尽劫波的赵韫如
“活繁漪”吕恩
朱琳与刁光覃珠联璧合
激情洋溢的田冲
口才奇好的方瑁德
多才多艺善良方正的苏民
潇洒俊逸蓝天野
天才演员于是之
记忆难以忘却
附录:北京人艺经典剧目首演一览(1953—1992)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0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悉尼家中看了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电影《变脸》。片子的主角朱旭,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他的脸把我一下子带回万里之外的故土,带回几十年前的往昔,带回给我的童年、少年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北京人艺。
我第一次感受到记忆的潮水如此汹涌,如此顽强不息。无论我如何挣扎,它们也挥之不去。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它们写出来。那时,我在澳大利亚一份很受欢迎的中文周报《东华时报》当编辑,每周都要写一大版采访记或时事大特写。我列了一个提纲,就开始写《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一文。在文章的结尾,我注了一个“(一)”。
没想到,11月,文章一见报,我就接到朋友们和读者的电话,以及读者来信。他们一致说:老人艺的事儿太有意思了,你写得真有趣,千万多写一些,可别急着收尾。在这样的鼓励之下,我的记忆被充分激活了,一连写了五大版,连载了五周。读者一翔来信鼓励我说:“五篇大特写仍嫌少。我将珍惜保存。这是一篇史诗,是老人艺的家谱。”
不久,《华夏文摘》网站来向我索稿,我就给了他们一个电子版。没想到,热心的网友们看到此文,觉得好玩,在几年中四处转贴,有些内容竟然被引用到戏剧专业的论文中。2006年,北京人艺网站的负责人张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
文摘记忆深处的“老人艺” 辛夷楣
数月之前,在悉尼家中,看了澳洲民族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电影《变脸》。片子放完,已是子夜,从沙发上起来,移步到卧室床上,但辗转反侧,思绪泉涌,睡意全无。《变脸》的故事深刻感人,演员的表演出神入化,但触动我心灵的不仅是那故事,不仅是那表演,却是回忆。《变脸》的主角朱旭,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他的脸把我带回万里之外的故土,带回几十年前的往昔。北京人艺那一连串光彩夺目登峰造极的演出,那些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演员,还有那生气盎然热闹非凡的人艺大院,在我面前一幕幕显现。无论我如何挣扎,也挥之不去。
我生在上海,因为妈妈张定华就职的《大公报》迁京,1953年,我们全家搬到北京。大约一年多后,妈妈又调到北京人艺。北京人艺的全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北京的几个话剧团之一。抗战时期,妈妈在昆明西南联大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剧团,演了几年戏,有些名气。她是典型的戏迷。当朋友们建议她去演戏时,她竟毅然离开报社,去了人艺。
等她进去才知道,剧院里女演员很多,演戏的机会并不多。而剧院领导调她来,看中了她是记者,想让她来当笔杆子。她报到不久,就被任命为总导演办公室秘书。人艺的总导演即是大名鼎鼎的焦菊隐。那时,我大概在上小学三年级。又过了一年,一个寒风刺骨的星期天,我们家搬到了北京东城灯市口史家胡同56号(现为20号)的北京人艺大院。
一、56号人艺大院儿
那天奇冷,妈妈怕奶奶(因为外婆太拗口,所以我们从小管外婆叫奶奶)和我们四个孩子冻坏,就把我们带到她的办公室。等到家搬好,屋里安上烟筒、炉子,才让我们去新家。我这才知道,人艺的办公室是在一个非常考究的几进四合院里。这个四合院,不论正房厢房,都是雕梁画栋,拼花地板,而且全都装了护墙板和暖气,还有卫生设备,舒适之极。妈妈的办公室在北房的里间,大大的办公桌,高高的书架,很是气派。奶奶说解放前这原是大户人家的住宅,当时北京东西城的几大胡同里,这类考究的宅院不少。
我们搬进来后,才发现史家胡同里尽是很有气派的大宅院,特别是从胡同西口进来,过了史家胡同小学,路北一溜儿全是朱漆大门或黑漆大门的大院。小孩子好奇,总想伸头探脑地往大院里瞧瞧,也想知道到底是谁住在里边。不久,我们就探知,为北京和平解放做出突出贡献、时任水利部长的傅作义住在一个朱漆大门里,因为他的女儿跟我们同在王府大街小学。我们搬来之后,做过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的裕荣龄搬进另一个大院。爸爸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