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国家行政管理,民政工作,
品牌: 刘祖云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1152058
·条形码:978730115205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社会分层角度,对香港社会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规模与结构,以及这些群体获得社会支持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探讨。《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共分为五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探讨了贫困、失业及移民群体等社会性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后三个部分探讨了女性、残障等生理性弱势群体及社会支持。《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是一部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刘祖云,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曾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学士、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和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成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成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曾主持国家985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研究,独著学术著作和主编专业教材十多部,在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编辑推荐《香港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是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二期研究系列成果。丛书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几个方面研究了港澳问题,探讨了港澳社会经济发展、粤港澳存在的法域冲突、区域行政协作的机制、区域经济深度整合、社会的有效治理等问题,表达了对港澳,特别是对香港问题的见解。分析和总结了“一国两制”以来港澳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保持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对进一步推动港澳与内地以及粤港澳区域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香港贫困群体及其社会救助
一、香港贫困问题概述
二、香港贫困群体概述
三、香港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
第二章 香港失业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一、香港失业问题概述
二、香港失业群体概况
三、香港失业群体的社会支持
第三章 香港新移民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一、香港移民概况
二、新移民群体的弱势表现
三、新移民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
四、改进新移民社会支持的建议
第四章 香港女性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一、香港女性与女性弱势群体
二、香港女性弱势群体面临的生存困难
三、香港女性弱势群体获得的社会支持
四、问题与建议
第五章 香港残障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一、香港残障群体概况
二、香港社会对残障人士提供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香港和澳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港澳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从理论变为现实,在实践中日益丰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总结“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及其经验,探讨实现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良策,研究港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思考港澳与内地以及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前景,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地缘关系和岭南文化的共同背景,广东与港澳、中山大学与港澳的高等学校之间,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山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对港澳问题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港澳研究已经成为中山大学的优势研究领域和特色学科之一,在境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0年,“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4年,经教育部审批立项,“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为中山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一。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整合了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地区研究中心、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研究力量,吸纳了香港城市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的相关学者,设立了“港澳经济研究”、“港澳政治研究”、“港澳法律研究”、“港澳社会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开展系统的港澳研究。
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由梁庆寅教授负责组织研究工作。其中,“港澳经济研究”由陈广汉教授主持,主要研究香港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香港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发展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问题;
文摘插图:
以上我们通过香港现有人口的构成数据及香港人口开埠时的人口统计数据,结合人口学理论充分证明,香港是个以华人为主的移民社会,是个种族及国籍都多样化的国际性社会。
香港移民不仅在种族、来源国构成上多样化,而且移民的层次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里主要介绍来自内地的移民。按移民层次的高低可以将香港移民划分为普通移民和精英移民。香港的精英移民包括来自上海、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的工业家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侨。黄绍伦在《移民企业家》一书中描写了一群控制香港棉纺织业的上海企业家。他们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迁入香港的来自上海的企业家(见表3-8)。表3-8列出了棉纺织家抵达香港的年份,表中数据表明,他们主要是在1946至1951年迁入香港的,而这期间正是国共内战,内地棉纺织家为了逃避战乱将资金、设备迁入香港。这里的“上海”企业家是指那些籍贯可以追溯到长江下游地区的“核心”地方的企业家。表3-9列出了来自上海的精英人物在香港所从事的职业,从中可知,这些精英人物大多在经营纺织业,棉纺织业差不多成了上海人的飞地。①其次是银行和金融业,再次是建筑业/地产业,其他还包括电影业和航运业等。
后记港澳研究,早已有之,而且是中山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港澳社会研究,则起步较晚,以国家985工程项目为依托的港澳社会研究始于2005年。
“港澳社会研究”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研究。一方面它拓展了港澳研究,原有的港澳研究主要集中在港澳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因此,港澳社会研究无疑使我们的港澳研究得到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它也拓展了社会学研究,因我国社会学研究恢复的时间不长,对我国内地社会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均有待拓展和深化,更谈不上港澳社会研究了,因此,港澳社会研究也使我们的社会学研究得到延伸和拓展。
“港澳社会研究”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相对我们这些研究者而言,港澳社会研究是一种异域社会或异地社会研究,而且,作为异地社会的港澳社会,与我国内地社会有很大不同:一是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如果说港澳社会为现代社会,内地社会至多算是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或过渡的转型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不仅会带来理论解读方面的障碍,而且会带来实地调查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说,人们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到发展程度低的地区较为便利,反之则较为困难。二是社会制度模式不同,内地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同的制度安排,不仅会带来相互认知方面的困惑,而且会带来相互认知方面的歧见,正因为此,我们才要研究这个问题。
因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我们的港澳社会研究首先是香港社会研究,而香港社会研究又主要集中在香港社会分层、香港社会福利及香港人口迁移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