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法则:企业经营的终极策略(Focus)

分類: 图书,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管理指南,
品牌: 王笑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208046883
·条形码:97872080468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Focu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聚焦法则:企业经营的终极策略》讲企业经营。自从杰克.韦尔奇成功改造通用电气成为多元化跨业集团后,美国无数企业纷纷仿效。通用汽国、福特、西屋电气、施尔、IBM、柯达、西尔斯……可惜没有一个成功,接着日本、韩国的跨业集团公司纷纷落马,现在中国开始一轮集团化浪潮,它们会落入多元化陷阱吗?
媒体推荐前言
未来企业领袖=杰出营销专家
我大半生的时间是从事营销和营销研究,本书将讨论企业如何聚焦经营的问题。
我认为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真正目标——它并不仅是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开创未来。
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开创未来;不仅仅是整体意义上的未来,还包括了公司业务的具体前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聚焦经营能预见前景如何,并能通过具体步骤达到前景目标。
这就是市场营销的主旨。
彼得·德鲁克曾经写道:“任何企业都有两个且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
他还说过:“营销是企业显著且惟一的功能,企 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人类组织是因为它将一种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而教会、军队、学校和国家都并非如此。任何视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为己任的组织都是企业。任何不从事营销或只是偶尔为之的组织都不属于企业性质,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如企业一样运营。”
现在是营销得到它应有的重视的时候了。尽管彼得·德鲁克早在1954年初版的《管理实务》一书中就谈到过上述观点,但这些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为美国公司的董事们所接受。
而且在当时,公司们改变其战略重点的进程是极其缓慢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公司的重点是生产。管理的艺术只是体现在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当中。当时成功的商家是那些在竞争中能更快更便宜地推出产品的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重心逐渐转移到财务上。管理的艺术则体现在“资产组合”中。买卖公司,牟取高利的企业便是成功的商家。
今天的情形又怎样了呢?管理中的生产和财务方面都已轮番上过阵了,今天公司的重心是营销。
微软的比尔·盖茨,MCI的伯特·罗伯茨,佩罗集团的罗斯·佩罗,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ConA-gra的麦克·哈泼,麦当劳的弗雷德·特纳,沃特·迪斯尼的麦克尔·埃斯纳,宝洁的约翰·斯梅尔,可口可乐的罗伯特·戈祖埃塔,以及通用汽车的罗杰·史密斯,他们有何共同之处呢?
你会认为他们是过去十年中最杰出的总裁。的确如此,据《广告时代》的说法,他们还是1985—1994年的“年度最佳营销者”(麦克尔·埃斯纳1995年再度折挂)。
《广告时代》认准了当今企业界的现实。总裁其实也是市场总裁。惠普的创建者之一大卫·帕卡曾说过:“营销部门的工作太重要了。”
说微软是近十年来最免会引起争议。IBM的罗·盖斯特纳曾对比尔·盖茨和其公司评价道:“以我在营销方面20年的经验来看,我们在软件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是科技出色的公司,而是市场做得最好的公司。”
你也许会问,一个做营销的人怎么会写一本管理的书呢?问得好。
问得好,但更胜一筹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定义管理者?
答案就是:他是一个能读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报告表的市场营销者。
编辑推荐营销大师在《聚焦法则:企业经营的终极策略》中对数以百计的著名大公司一一具体分析,从产品、营销、财务、运作、前景等许多角度,反复论证了他“准确定位、集中经营”这样一个致企业成功的法则。
目录
导读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专文 大竞争时代企业如何重新定位
前言 未来企业颔袖=杰出营销专家
绪论 集中经营 正是时候
1 美国公司的多元化陷阱
2 专业化:走向全球市场的保证
3 分化:企业发展的推进方向
4 以合并争取市场主导权
5 零售业脱颖而出的模式
6 双城记:两大可乐公司经营谋略
7 质量定律:认知为先
8 找到你的代名词
9 缩小目标范围
10 适应变化的方法
11 分家分出黄金来
12 建立多阶梯目标
13 化混沌为有序
14 跨越壕沟的四大要素
15 制定长期目标的15招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当今,世界经济界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全球贸易的兴起。为了诸如《关贸总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条约》、《体市场协定》等条约带来的低贸易壁垒优势,各个国家都在增加贸易。
全球化将对你的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呢?
即便你没有改变产品或服务,它也将使你走上业务多元化的道路。
要对此现象作出解释,最好还是使用一个类比。让我们来假设你生活在怀俄明州一个只有50人的小镇。你在小镇上能找到什么样的零售商店呢?
不错。一个什么都卖的“杂货”商店:食品、衣服、汽油等等,应有尽有。
现在我们来看拥有800万人口的纽约市。你又能找到什么样的零售商店呢?
很清楚。许多高度专业化的零售商店。比如说,不仅仅是鞋店,而是男式鞋店、女式鞋店、儿童鞋店、运动鞋店等等。
市场越大,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市场越小,专业化程度就越低,公司的经营也就越包罗万象。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公司也必须变得越来越专业。
某些行业的全球化进程较其他行业要快得多。可乐业、电脑业和商用飞机制造业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行业了。其他行业要达到同样的全球化程度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更久。虽然电视购物频道和邮购企业正在加速这一进程,但零售业可能永远达不到全球化的水平。
全球贸易的繁荣令人惊叹。你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城市去旅游,都能在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路上看到各种广告牌:夏普、佳能、三星、施乐、飞利浦、万宝路、壳牌、IBM、可口可乐。你究竟是在哪个国家?
如果只看广告牌的话,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身处哪个洲,更不用说是哪个国家或城市了。
因此,百事公司的规模比可口可乐公司大得多,这就不足为奇了。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传统饮料口牌。最近一百事公司的销售额达285亿美元,而可口乐公司只有162亿美元。
然而,两家公司相对价值的比较却足以令人感到奇怪。以股票为例,大规模的百事可乐公司价值440亿美元,而小规模的可口可乐公司却价值930亿美元,是前者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每一美元的销售所实际得到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几乎是百事公司的四倍。这就是集中经营的魔力。
这些年可口可乐公司也不是没有走过湾路。1982年它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于1989年卖给索尼公川)。它还曾购买继而出售泰勒酒业(Taylor Wine)。而今,可口可乐只是一家饮料公司。
你可能会这样想:这么说不公平,百事公司是被它那些利润相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