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消闲录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黎泽济著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806473599
·条形码:97878064735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集共收文一百一十余篇,略按内容,分为“人物掠影”、“观人于微”、“往事拾遗”及“消闲杂缀”四辑。
第一辑“人物掠影”二十二篇,每篇一人数事。
第二辑则每篇三数人,每人各一事,意在通过人物点滴言行,传神写真。各篇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分篇刊出时,总题名为《近代人物微观录》,各篇前均有四句韵语作为引言,概括内容。现即以引言为标题,分清各篇起迄,下列子目,表明所述人物生平的一枝一节。由于是一人一事,泛览中遇有所见,随时撰写,因而同二人物有时重复出现,但所记内容不
同。人物的言行,瑕瑜互见。好在书后附有“观人于微’主要人名索引”,读者翻检合观,即可窥见一人的不同面目。例如罗家伦的点滴言行,分在三篇。综合通观,罗先生的真相就不难看出了。一般记述人物,往往侧重须眉,而忽略巾帼。本辑特列六篇,专举女士,拾遗闻于彤管,彰闺阃之声光,以裨稍补这一缺憾于万一。
第三辑“往事拾遗”,采摘遗闻,录存诗、信。所谈虽极琐碎,于消闲阅览之外,或可有助于治史之士的索隐钩沉。例如李莲英其人,一般均认为是“助桀为虐”的奸阉,《方家园杂咏纪事》却举有李深自敛抑,维护光绪的事例。孙中山先生病危是否服过中药?本辑谈这一问题的一篇,引述当时报纸新闻及孙先生随员邵元冲的日记,叙明了孙先生服中药的经过。《周恩来与张学良》一文,记述了两人由一旬交往结为知心之交的过程。
第四辑“消闲杂缀”中各篇,于消闲文字中传递了一些文史知识。
作者简介�
媒体推荐自序
谈文史的拙文,主要是记述近代人物及旧时遗事,供文史爱好者消闲阅览的,一九九九年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其原拟命名为《文史消闲录》,后由出版社改名为《桑榆剩墨》。
这一本是《桑榆剩墨》的续编,为便于读者“循名责实”,一见书名,即可初步作出取舍打算,故仍以《文史消闲录》命名。
本集共收拙文一百一十余篇,略按内容,分为“人物掠影”、“观人于微”、“往事拾遗”及“消闲杂缀”四辑。
第一辑“人物掠影”二十二篇,每篇一人数事。
第二辑则每篇三数人,每人各一事,意在通过人物点滴言行,传神写真。各篇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分篇刊出时,总题名为《近代人物微观录》,各篇前均有四句韵语作为引言,概括内容。现即以引言为标题,分清各篇起迄,下列子目,表明所述人物生平的一枝一节。由于是一人一事,泛览中遇有所见,随时撰写,因而同二人物有时重复出现,但所记内容不
同。人物的言行,瑕瑜互见。好在书后附有“观人于微’主要人名索引”,读者翻检合观,即可窥见一人的不同面目。例如罗家伦的点滴言行,分在三篇。综合通观,罗先生的真相就不难看出了。一般记述人物,往往侧重须眉,而忽略巾帼。本辑特列六篇,专举女士,拾遗闻于彤管,彰闺阃之声光,以裨稍补这一缺憾于万一。
第三辑“往事拾遗”,采摘遗闻,录存诗、信。所谈虽极琐碎,于消闲阅览之外,或可有助于治史之士的索隐钩沉。例如李莲英其人,一般均认为是“助桀为虐”的奸阉,《方家园杂咏纪事》却举有李深自敛抑,维护光绪的事例。孙中山先生病危是否服过中药?本辑谈这一问题的一篇,引述当时报纸新闻及孙先生随员邵元冲的日记,叙明了孙先生服中药的经过。《周
恩来与张学良》一文,记述了两人由一旬交往结为知心之交的过程。
第四辑“消闲杂缀”中各篇,于消闲文字中传递了一些文史知识。例如《四言句杂谈》引用名人文字实例,说明四言句的运用,似可供临文命笔的参考。《李白两诗句引起的回忆》提及打诗谜,为探索旧时赌博方式提供了一点有趣的资料。《三副知人论世的挽联》记述了清代太监奉旨申饬朝臣的事例,可略明所谓“奉旨申饬”的梗概。《古籍校点指疵》分类剖析校点错误的词句,似可为辨正古文词句举一反三之助。凡此种种,自然都是琐屑的小问题,《论语》云:“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自惭孤陋,只能识小,尚祈读者鉴之。
附载的《南雍琐忆》一文,杂述肄业中央大学时的见闻,所述虽限于中大一校,似可推知当时大学概况。
本集所收各篇,大部分经香港《大公报》马文通、关礼光两先生及孙嘉萍女士采用发表,才得以结集成书,在此谨向他们三位致以衷心的感谢。
目录
�
……[看更多目录]
序言�
文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