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综合,
品牌: 唐凯麟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724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21002204X
·条形码:978721002204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哲学问世之前的希腊文学。在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赫西俄德叙事诗、伊索寓言等希腊文学作品中,若干伦理观念在形象和情节中绽放出来。
本书各篇提要的写作风格不尽相同,或深细或宏约,或直述或概论。但它们也显出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它们都严格忠实于原著,以比较“客观的”转述为主,一般不做评议,最多只予点评,而留待读者判断和评价。其次,它们都把握了原著的重点和特点,并力求确切地介绍其中的主要伦理思想。再次,它们多半参考了原文著作,或直接根据原文本撰写,或对照中译本和原文撰写。本书是一部介于教材与论著之间的集知识性 、理论性、资料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对于伦理学初学者具有导引和领读功能,对于伦理学研究者也不无参考和索引价值。
媒体推荐前言
参照西方哲学史的分期,西方伦理学史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远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古(基督教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但历史的渐进性在每两个时期之间插入了一个过渡阶段:远古与中古之间的基督教早期、中古与近代之间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与现代之间的非理性主义初兴期。这些过渡阶段使喜好规整的反思理性感到为难,然而正是它们使历史过程变得连贯而完整。
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哲学问世之前的希腊文学。在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赫西俄德叙事诗、伊索寓言等希腊文学作品中,若干伦理观念在形象和情节中绽放出来。
以理论形态呈现的希腊罗马伦理学通常被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毕达戈拉派至前苏格拉底为早期阶段,苏格拉底至亚里斯多德是中期阶段,后亚里斯多德至基督教神学兴起谓之晚期阶段。虽然米利都派是西方哲学史中第一个哲学流派,但该派哲学家们没有任何伦理学文献传世,因此西方伦理学史的正式开端只得后推。毕达戈拉派是第一个有伦理学文献传世的学派,故而该派哲学家们可以被视为第一批伦理学家。除他们之外,早期阶段的主要伦理学家或学派还有赫拉克利特和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人物的智者派等。苏格拉底被认为是使西方哲学发生第一次转向的人。所谓第一次转向,就是从以研究自然的“物理学”(自然哲学)为中心转向以探索人生的伦理学(人生哲学)为中心。此后,希腊罗马伦理学便进入其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著名伦理学家除苏格拉底之外,还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其中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还是全部希腊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在整个希腊时期,唯独他们有比较完整的伦理学著作传世。晚期阶段的伦理学派主要有二:斯多亚派,其创始人是(基提恩的)芝诺,它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塞涅卡、爱皮克泰特和奥勒留等。伊壁鸠鲁派的创始人就是伊壁鸠鲁本人,它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卢克莱修。希腊罗马伦理学以人生哲学为主,幸福论和德性论是其重心,而个体主义和自然主义是其主流倾向。
基督教早期的伦理思想主要见于《新约圣经》“四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言谈中。通过比较摩西的“十诫”与耶稣的“山上训导”(又称“登山宝训”)可以发现,犹太教的伦理是一种起码的义务伦理,而基督教的伦理是一种理想的仁爱伦理。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也可以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阶段(相应于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中期阶段(相应于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奎那,他是基督教伦理学的集大成者。略显异端倾向的阿伯拉尔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伦理学家。在后期阶段(相应于异端哲学),R.培根、司各脱、奥卡姆等异端神学家阐述了一些不同于正统基督教伦理学的观念。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基本上就是神律学,绝对义务论和神学德性论是其重心,而神本主义和禁欲主义是其基本倾向。
非理性主义初兴期也可以称为现代性哲学预演期,它是西方的近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交叉性过渡时期。此时期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主要有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狄尔泰、齐美尔、柏格松、居友等的生命哲学。相应地,他们的伦理思想被归入非理性主义初兴期伦理学。应予补充说明的是,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虽然与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共存于同一时期,但由于前二者本质上仍是近代性哲学,因此它们不被归入非理性主义初兴期哲学流派,它们的伦理学也就不被归人此期伦理学。
……
编辑推荐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哲学问世之前的希腊文学。在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赫西俄德叙事诗、伊索寓言等希腊文学作品中,若干伦理观念在形象和情节中绽放出来。
本书各篇提要的写作风格不尽相同,或深细或宏约,或直述或概论。但它们也显出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它们都严格忠实于原著,以比较“客观的”转述为主,一般不做评议,最多只予点评,而留待读者判断和评价。其次,它们都把握了原著的重点和特点,并力求确切地介绍其中的主要伦理思想。再次,它们多半参考了原文著作,或直接根据原文本撰写,或对照中译本和原文撰写。本书是一部介于教材与论著之间的集知识性 、理论性、资料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对于伦理学初学者具有导引和领读功能,对于伦理学研究者也不无参考和索引价值。
目录
前言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尼各马科伦理学
塞涅卡论 幸福生活
奥勒留 沉思录
奥古斯丁 论意志自由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一1905)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宗教学家韦伯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它最初分上下两篇在他自己主编的刊物上登载,后被汇集成书作为其《宗教社会学文集》第一卷出版。作者在该书中关于新教伦理对西欧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之精神作用所做的社会学的和历史学的分析引起了东西方思想界的普遍兴趣。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人文社科学者们尤其关注此书,因为作者在对比中提到儒家等东方宗教不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的价值伦理学》(1913一1916)是仅次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二号代表人物、德国神学哲学家舍勒的伦理学代表作。它也是现象学价值论伦理学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作者着意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系统区分了价值的类型、级次、关系式等,并尝试建构了一种伦理人格主义理论。
《存在与时间》(1927)是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继康德、黑格尔、尼采和胡塞尔之后影响最大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毕生代表作(此书是在作者29岁时问世的)。它主要是一部形上学和人生哲学方面的著作。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此在的在世存在之现身情态(烦、畏、死),剖析了此在在常人世界中的沉沦(闲聊、猎奇、暧昧),主张此在通过其良知和决断摆脱异化而回归本真能在。作者对人生情态及其异化的玄奥描述引起了艺术界和青年人的广泛兴趣。而萨特则从中单单拈出“生存先于本质”这一命题。作为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
《文明及其缺憾》(1930)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奥地利思想巨匠弗洛伊德的多部涉及伦理问题的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视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三次科学革命,它们都曾使教会强烈震怒,使人类深感难堪。在此书中,弗洛伊德运用其潜意识说考察人类文明,得出文明虽然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却是对人性的压抑之结论。他发现,文明压抑本我而扶持超我、制裁快乐原则而推行理想原则,从而导致了包括精神分裂在内的一系列缺憾。潜意识说本身就暗含着文明与本能的冲突,因此弗洛伊德的结论其实是个分析命题。在潜意识中的本我看来,文明给予人类的满足再多再大,也不过如“在寒冷冬夜里将裸露于被子外的大腿抽回来暖一暖”。
《伦理学问题》(1930)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创始人和领头人石里克的伦理学代表作。它也是现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在基本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