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分類: 图书,政治,政治理论,政治学,
品牌: 俞可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490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210022880
·条形码:978721002288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收录了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发展阶段开始,到中世纪的政治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以及近代资本主义,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等阶段的一部分西方政治学名著的摘要。
媒体推荐导言
俞可平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政治学是关于人类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政治学通常又称为政治理论、政治科学、国家的理论与国家法、政治与国际关系学、宪政学、社会行政管理学、政治策略学等等。一般地说这样称未尝不可,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区别的。例如,广义的政治科学就是开头所界定的政治学,但狭义的政治科学则是指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它着重于借助科学的实证方法,以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去探究政治逻辑。本书所说的是广义的政治学。
政治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由于它与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所以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之后,它就逐渐产生了,并且一直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在所有政治现象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对人类本身的生活状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主要是关于国家及其制度的学问。从西方政治学说史看,距今2300多年前,即公元300多年前,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政治现象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发表了一部题为《政治学》的名著。《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时希腊城邦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最理想的国家制度。其实,比亚里士多德更早一点的另一位古希腊伟大思想家柏拉图也系统地研究了“什么是最好的国家政治制度”这个问题,并在一本名叫《理想国》的著作中对此作出了全面的回答。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许多就是政治学的重要流派。老子的《道德经》、韩非的《韩非子》、荀况的《荀子》、孟轲的《孟子》等中国思想史上早期的重要著作,实际上也是政治学的重要著作。
政治学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政治现象在社会现象中最引人注目,以此为对象的政治学也就成为最重要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几乎都涉及政治学理论问题,绝大多数思想家本身就是杰出的政治学家或政治思想家。许多思想家甚至把政治学称作最重要的科学。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或者说公共的善或公共利益。群体的善或公共利益是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利益,所以政治学是最重要的科学,是所有科学中的“主要科学"。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也持类似的观点,把政治学看作是“科学之王子”。由于政治学在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一直与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织在一起,经久不衰,曾经产生过众多的名著。
由于政治学与现实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政治现实的变迁,政治学也一直处于变动发展之中。西方的政治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迁,先后经历了明显不同的几个发展阶段。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政治学的始创阶段,它为整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最著名的政治学家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的西塞罗、奥古斯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西塞罗的《论共和国》等著作中,作者们把奴隶主贵族制国家当作理想的政治制度,把基于分工之上的等级秩序当作最高的政治价值,把不平等的政治秩序看作是“正义”、“自然理性”的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中,世俗性和神学性奇特地混合在一起,几乎在每一个政治学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双重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俗性日益让位于神学性,到了古罗马的奥古斯丁那里,政治学中的世俗因素几乎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神学的政治学,他的《上帝之城》向人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天国的“至善至德”之路。
……
编辑推荐面对浩如烟海的西方学术经典,任何人竭毕生之力也无法读尽。由各学科权威学者主编的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是其中之一,为读者铺就了通向西方学术殿堂的捷径。《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被中央党校及多所地方党校选为辅助教材,发行量超过5万;《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也已被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选为素质教育教程的参考教材,初版发行即逾万册。李银河主编的《西方性学名著提要》一出版,即引起书界关注。
目录
~导论
柏拉图 《理想国》(公元前386年)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公元前325年)
阿奎那 《神学大全》(公元1266~~1274年)
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1513年)
莫尔 《乌托邦》(1516年)
布丹《国家论》(六卷)(1578年)
霍布斯《利维坦》(1651年)
哈林顿《大洋国》(1656年)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1670年)
洛克《政府论》(1690年)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748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年)
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
潘恩《人权论》(1791~~1792年)
汉密尔顿等 《联邦党人文集》(1787~~1788年)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1840年)
密尔 《代议制政府》(1861年)
巴枯宁 《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1873年)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年)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00年)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
拉斯基《国家的理论与实际》(1936年)
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年)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
柏林《自由四论》(1949年)
达尔 《民主理论的前言》(1956年)
阿伦特《人类状态》(1958年)
哈耶克 《自由宪章》(1960年)
奥克肖特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1962年)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年)
罗尔斯 《正义论》(1971年)
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1974年)
哈贝马斯 《合法性危机》(1973年)
伊斯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1979年)
麦金泰尔 《美德之后》(1981年)
布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年)
萨托利 《民主新论》(1987年)~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9.君主应该怎样避开谄媚者
人们容易自满自足,因而君主很难防御谄媚者;而且,要人对君主说真话,似乎又会影响君主的尊严。因此,君主要避开谄媚者就必须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听取其意见,择善而从,并且坚决果断。另外君主要避开谄媚者还应该经常地、耐心地征求意见,做一位耐心倾听真话的人。不过这应该是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而不是在他人愿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君主自己决定的事情都要使他人无可非议。如果君主本人不明智,他就不能得到忠告。忠言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相反。
三、意大利的统一
1.意大利君主们丧失国家的原因
如果能够审慎地遵守上述各项事情,新君主就会比世袭的君主易于赢得人心和荣誉。因为当前的事物比过去的事物更加吸引人们,一个新君主能以新的法律、好的武器、好的盟友和好的榜样,使新的国家繁荣昌盛和强大起来,他就会获得加倍的荣光。意大利的君主们丧失国家的原因,首先是他们的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其次我们看到,他们当中有些人或者是被人民敌视,或者是尽管人民对他友善,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免于贵族为患。君主们只要处理好他们同人民和贵族的关系,并拥有一支作战的军队,他们就不会丧失他们的国家。君主必须防患于未然,增强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可靠的、有把握的和持久的。
2.命运的力量和怎样对抗
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他留下其余一半归我们支配。命运就如毁灭性的河流,当我们的力量没有做好准备抵抗命运的时候,命运就显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里还没有修筑水渠或堤坝,它就在那里作威作福。任何一位君主如果完全依靠命运,那命运变化的时候他就会垮台。一位君主如果他的作法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会得心应手。盛衰的原因在于是否能谨慎行事,并适应事态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做法,如果一个人能够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命运是决不会改变的。
3.意大利的解放
许多征兆表明,现在正是贤明的君主起而拯救意大利的吉日良辰。但上帝并不包办一切,许多事情必须由君主自己去做。头脑不贫弱,四肢就会有力量。意大利就是需要这样的头脑,并通过他去创制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
对于必须以战争来解决问题的人们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当除了拿起武器以外就毫无希望的时候,武器是神圣的。君主只要效法那些成功的人们,他就不会遇到巨大的困难,意大利不乏值得效仿的人。决意效法优秀人物,第一件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