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2卷)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1998年
·ISBN:7560916783
·条形码:978756091678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第一卷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几十家报刊或发表书评,或转载讲演稿,给本书以很高的评价。许多著名学者称本书是一本“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精品”。
随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的开展,人文讲座在内容质量上也日益提高,听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人文讲座的精品也越来越多。人文讲座正在走向系列化,特色化。
第二卷中收录的40篇精彩讲演稿,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提供。按内容分为人才与素质、科学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等五个部分。
讲演者当中,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杨振宁、钱学森、季羡林、杨叔子、吴小如、厉以宁、杨福家、杜维明等。
媒体推荐后记
本书第一卷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人民日报》1997年2月19日发表的书评认为,本书“展现在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思维天地!”“这本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情感和价值观的取向均大有裨益。”香港《文汇报》在工997年7月22日的报道中指出,本书是“内地 ‘大学校园人文现象’ 的总结,也可容本港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文化修养”。许多学者在给我们的来信中指出,这是一本“高层次、商品位的文化精品。”广大大学生更是予以厚爱,涌跃购买。在华中理工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大连铁道学院等院校,本书第一卷的发行量均超过1000册。在华中理工大学更是出现了一千多人冒着严寒,排队等候签名售书的感人场面。
这些充分说明了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充分表明了人文讲座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崇高的地位。同时,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备受鼓舞,激励着我们把最精彩的讲演稿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第二卷的出版工作得到了国家教委和许多高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一直关心本书的出版工作。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同志则给予了具体的支持。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除担任本书的顾问外。还同意我们选用他的讲演稿。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白同朔等要求有关方面配合。做好征稿工作。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承运专程将讲演录音送到武汉。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周湘斌、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桂华、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吕浩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任果琤,此外,还有山西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务处向编委会推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讲演稿。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及时地将讲演稿加以整理,送编委会选用。没有这些领导、 同志们的辛勤工作,第二卷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一大批学者的热情支持和鼓励,及其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学风也使我们肃然起敬。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为纪念这部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巨著的诞生,李士坤教授尽管身体有所不适,仍在病榻上审校稿件。杨叔子、厉以宁、吴小如等教授的稿件也是反复审校后才送交编委会。
此外,华中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一大批热心的同学也为整理稿件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将其姓名列出。
限于本卷的结构和篇幅,此次还有一批优秀稿件未能选用。我们将在以后各卷中陆续刊用。
在此,谨向关心本书,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领导、学者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卷的征稿、编辑出版工作是在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协作组组长杨叔子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授、 出版社社长余健棠教授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出版社的有关领导余健棠、黎秋萍、包以健、姜新祺、焦微同志分别审读了全部书稿。李东明同志做了书稿的复审工作。出版社的余东升同志、文学院何流清同志负责征稿工作,余东升同志负责稿件的遴选工作,并对部分稿件根据录音进行了重新整理。
编 者
1997年12月15日
编辑推荐本书第一卷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几十家报刊或发表书评,或转载讲演稿,给本书以很高的评价。许多著名学者称本书是一本“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精品”。
随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的开展,人文讲座在内容质量上也日益提高,听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人文讲座的精品也越来越多。人文讲座正在走向系列化,特色化。
第二卷中收录的40篇精彩讲演稿,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提供。按内容分为人才与素质、科学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等五个部分。
讲演者当中,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杨振宁、钱学森、季羡林、杨叔子、吴小如、厉以宁、杨福家、杜维明等。
目录
人才与素质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
永必重求真 今应更务善
胡显章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教授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李士坤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如果说素质“裂变”的枢纽在于政治“裂变”,那么素质“裂变”的本体在于素质结构失衡。仅就教育取向上,正如我国一位教育学专家所说,前苏联的教育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苏美相比较,前苏联是专才教育,美国是通才教育。前苏联大学是“适应性专家培养法”,而美国大学是造就有创意的人才。据国际研究机构考察,在高科技领域,前苏联用3个大学毕业生干美国1个大学生的工作,这是素质失衡的量化体现,前苏联推行多年的应试专才教育,尽管中经凯洛夫教育学、赞科夫教育学与巴班斯基教育学的“微调”,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全局上仍是固守旧的模式,仍处于素质结构失衡状态。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倡导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在全社会助推下,实际上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序幕。中经几十年的努力,近年来美国又从素质教育转向文理科大交叉的立体化综合教育。
当然,美国素质结构也有失衡之点。素质结构良性运行要有有力度的牵引。美国学术界领袖人物主要是在1950一1970年期间所谓的“黄金时代”造就的。但是,到1970年初开始的“缓和”时期,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政治与战略判断失误,致使美国在前20年中没有造就出相应的学术领袖。在综合素质时代,没有学术领袖也难免出现人才素质的“裂变”征兆。
二、范例分析——世纪之交的智能馈赠
根据国际多领域专家的研究,21世纪对各门学科、特别是对其中4027门学科的共同要求是:在以往的高度分化中走向高度的综合;最具创意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的最佳结合。它对世界人才素质的共同要求是,开掘人的巨大内在力量,激发创造力。
从智能馈赠度角度解析人才素质“裂变”现象,人们还会发现素质结构失衡的其他层面的原因。以国际战略视野检阅世界人才流程,20世纪末和2l世纪初,恰逢杰出人才的“低谷期”。世界大多数国家没有实施超前教育20年的战略,致使与时代相顺应的人才未及批量性出现;而某些领域人才在岗延拖近一个周期,致使青年缺乏厚实的基础,中年没有及时受到高层次洗礼。从世界科学发展角度观察,正如钱学森教授所阐明的,这个时期处于交叉学科的时代。钱三强教授认为,从科学内在逻辑上说,科学发展前锋受阻,必然导致智力的横向转移,或是“回采”老学科,从而引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学科群。对跨世纪一代来说,往昔老学科更多的是制约其智能扩张,而有益于智能扩张的新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现实状况与未来要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加重了青年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