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的最佳读本)

分類: 图书,政治,外交、国际关系,国际关系,
品牌: 吴建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42622897
·条形码:9787542622891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的最佳读本》讲述了1998年11月,我奉调到法国任大使。我的夫人施燕华原是驻卢森堡大使,随任到法国工作。法国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但我对法国了解很少。我的前任蔡方柏大使在法国总共干了二十三年,而我赴任前,过境加随团访问,总共在法国待过不到二十三天。此前我在纽约工作的时间较长,搞的是联合国政治问题的讨论,我们称之为多边外交。到一个大国担任大使,我深感责任重大,底气不足。所以在赴任前,我走访了所有当时健在的前驻法国大使:韩克华(已故)、姚广(已故)、周觉、蔡方柏。他们丰富的外交经验和治馆方略对我日后开展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我是第八任驻法大使。人们说“八”是吉祥的数字。确实我是幸运的,不仅因为七位前大使为中法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因为我赴任时,中法关系正处于上升阶段,开展工作的余地很大。我们在任四年零八个月期间,接待了江主席、胡锦涛副主席、朱铬基总理、李岚清、吴邦国副总理等率领的重要代表团,参加了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全过程,亲历了中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文化中心的揭牌仪式,接待了胡锦涛主席前来参加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对话……。我还应邀到法国各地参观、做报告,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及中法经贸关系面临的机遇,了解法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历史、文化等。平均每年我做五十次左右报告,接受记者采访也不下五十次。可以说,这四年多时间的生活是紧张充实、丰富多彩的,有时甚至令人激动。与使馆同事们曰日夜夜的共同战斗,历历在目;中资机构、华人社团和留学生们的热情支持,令人难忘。我们愿借此书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2003年7月,我们结束了在法国的任期,回到北京。许多朋友敦促我们把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同大家分享。我们也感到,蒙在中国外交上的神秘面纱,早该揭去了。于是从2004年开始,由施燕华执笔,把我们在法国的工作和见闻向大家做一汇报。为叙述方便,书中第一人称为吴建民。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刘晨雷老师的帮助,他帮我们整理并翻拍了数千幅在法国拍摄的照片,便于我们寻找某些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书中图片,使读者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希望此书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
吴建民 施燕华
作者简介吴建民 1939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1一1965年,常驻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盟总部,任代表翻译。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任二秘、参赞等职,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及比利时使馆参赞。1991一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长及外交部发言人。1994年后,历任驻荷兰大使、驻曰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及瑞士国际组织代表,1994—2003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发言人、外委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
媒体推荐书评
本书作者是一对驻法外交官夫妇。他们记录了从1998年到2003年近5年时间在法国所见所闻,其间,不仅汇报了他们在外交工作中的政治见闻,也涉及了法国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内容。全书语言通俗,且附有大量相关照片。阅读本书,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
编辑推荐《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的最佳读本》作者是一对驻法外交官夫妇。他们记录了从1998年到2003年近5年时间在法国所见所闻,其间,不仅汇报了他们在外交工作中的政治见闻,也涉及了法国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内容。全书语言通俗,且附有大量相关照片。阅读《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的最佳读本》,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外交工作,了解法国。
目录
前言/1
一、离日内瓦赴巴黎履新/1
二、递交国书的小插曲/5
三、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8
四、罗伯尔/11
五、新年团拜/14
六、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17
七、乔治五世大街11号/2O
八、我的“施政纲领”/23
九、摩纳哥之行/26
十、里昂“历险”记/32
十一、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35
十二、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38
十三、用画笔说话的人/41
十四、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49
十五、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53
十六、法国国庆阅兵式/57
十七、伟人巴斯德/60
十八、参观干邑的故乡/63
十九、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66
二十、凡尔登的忧思/72
二十一、我当“火枪手”/75
二十二、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79
二十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83
二十四、中华文化的魅力/91
二十五、修复文物/95
二十六、千禧年的遗憾/99
二十七、他从蒙塔纪走来/102
二十八、法国农民的生活/105
二十九、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11O
三十、戴高乐的柔与刚/115
三十一、神奇的“鼻子”/121
三十二、酒与佳肴的“婚配”/124
三十三、波尔多的“登基”活动/128
三十四、快乐的酒农合唱队/131
三十五、艰苦的牡蛎养殖/134
三十六、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137
三十七、弱智人罗朗/144
三十八、希拉克的“胜利”/148
三十九、中国式的圣诞节/151
四十、法国的选美活动/154
四十一、希拉克来做客/16O
四十二、奶酪一一法国人的骄傲/167
四十三、法国人对酒的“挑剔”/170
四十四、巴黎终于有了一个中国文化中心/174
四十五、高香祭亡灵,国耻铭心头/182
四十六、巴黎街头遇险记/187
四十七、不打不成交/191
四十八、法国的婚俗一一既传统又实际/197
四十九、法国人的文化修养/202
五十、法国人的尴尬/205
五十一、世外桃源塔希堤/209
五十二、留尼汪华人的困惑/226
五十三、人生能有几回搏?/234
五十四、非典时期的难题/252
五十五、中国领导亮相八国集团/258
五十六、希拉克向我授勋/265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二、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按照国际惯例,新任大使抵达后,驻在国礼宾司长必须尽快拜会新大使
,安排向驻在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事。国书是新大使抵任时的“介绍信”,
由国家元首签署。是一个国家元首向另一个国家元首介绍自己的使节的正式
信函。一旦大使递交了国书,就意味着对方接受他作为派出国元首的代表在
该国活动。所以新任大使都非常希望早日递交国书,以便早日开展活动。
在外交关系中,有时一件小事会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譬如安排递交国书
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由外交部礼宾司根据本国国家元首的日程和新任大使
的人数,集中安排,可以是一个月一次,也可能两个月才能安排一次。有时
,因为两国关系冷淡,还会发生故意拖延的情况。
我们到达巴黎的当天下午,法国外交部礼宾司长格拉塞夫妇就到官邸来
拜会我们。格拉塞是典型的高卢人长相,中等个儿,鼻子又高又尖,瘦瘦的
,显得很精干(这点在以后的合作中得到了证实)。他的夫人玛丽·克里蒂安
娜也是中等个儿,瘦瘦的,很有风度。格拉塞本人是职业外交官,曾在新加
坡当大使,对亚洲很熟悉,也热爱东方文化。他家里收藏了不少中国艺术品
,还有两幅刘海粟的真迹呢。
官邸的招待员周剑波送上了茶水及春卷等中国小点心。双方寒暄了一下
,我和施燕华都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简单谈了一下我们的外交经历。格拉塞
说:“吴大使数度在法国邻国任职,比利时、荷兰、日内瓦,当时我们很嫉
妒。现在您终于到法国来了,我们非常高兴。我代表希拉克总统、若斯潘总
理及韦德里纳外长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表示,来法国任职深感光荣
和艰巨,愿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中法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我的夫人施燕华
也是职业外交官,去法国前曾在卢森堡当大使。格拉塞显然在来拜会我们之
前阅读了我俩的履历。他回过头来问施燕华:“离开驻卢森堡大使的岗位,
到法国来,您不感到遗憾吗?”施回答说:“不遗憾,一方面因为我仍是外
交官,仍在使馆工作,可以继续从事外交事业;另一方面我特别喜欢法国文
化,到法国来我很高兴,我期待着更多地了解法国文化。”法国人对自己的
文化十分自豪,他们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
按照惯例,我把国书的副本交给了格拉塞,格介绍了递交国书的程序。
递交国书时,大使可带两名同事,工作语言可以自选。关于递交国书的时间
问题,格表示正在积极安排,根据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