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禅书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禅,
品牌: 海繁居士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8724419
·条形码:978753872441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生死禅书》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探讨,启发读者的智慧,令读者达到既自由洒脱又勇猛精进的人生状态。一个个令人欢笑深思的故事,引发人渐悟生死之道理,而后觉察到生命的宝贵,不由得发奋图强。当今风气奢华,人心浮躁不安,唯有勇猛精进,才能摈除外部诱惑,成就一番事业。生死问题明了后,人与生俱来的智慧便显现出来了,再来面对纷繁世间,我们就会游刃有余,进退有度,渐渐就能体悟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适幽雅。智慧有了,自然内心安定,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足以担当大任,“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通达了生死问题,内心会自发地奉持戒律,因为他知道了那些戒律,不是在限制自己,而是在保护自己,使自己的人生避免误入歧途。“五福齐全”里的“好德、善终”,也会因为拥有了通达生死的智慧,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求自至。
编辑推荐大地山河,日月星辰,生生死死,万事万物,都是事相。
——念祖禅师
对一个没枉过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确没什么可惧的地方。
——祈竹仁波切
《生死禅书》一书告诉你:“生活的本质就是通过爱去参悟生死!”
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新质朴的故事,愿给每一个追求生命真谛的人,每一个力求解脱的人,都带来无上的启迪,让我们的生命在透明清澈的智慧中得以纯净,让人类在永恒中找到精神的家园!
中国人常常不愿意谈生死问题,觉得不吉利,可是难道我们的内心就不考虑生死问题吗?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可是不知“死”,便难以明白“生”的可贵,难以策发起勇猛精进之心!人在大病初愈之后,格外地珍惜生命,每天过得都充满着欢喜与感恩,因为他体验过了死的临近。
真正通达了生死问题,才能够看破眼前的种种迷雾,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人生状态。把眼前的种种挫折困难,和生死问题一比较,自然而然地看淡看破,恢复轻松安宁的心。
通达了生死问题,便体会到了生命来之不易,怎能碌碌无为,醉生梦死?在洒脱之中,勇猛地向着最高人生理想迈进,成就一番辉煌的人生。正如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总之,这是一本令我们大开智慧的好书!何不来翻阅?
目录
第一章 看破生死,心得自在
缘起缘灭的无常世间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无知
生死皆自然
除却生死得善终
向死而生
人身难得今已得
人应该怎样活着
第二章 争得梅花扑鼻香
挫折是我们的“逆增上缘”
学会认输,天宽地阔
绝处可逢生,烦恼即菩提
生命可贵,为何不快乐
同样问题,两种思路
无为,是最高明的竞争策略
时时反省最精进
沉浮之中散清香
为何放不下
第三章 身心清静方为道
活得真累吗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发菩提心
放下便得自在
贪婪便生忧愁
智慧是人生的灯火
平常心最真
善待自己是真谛
宽容才是大智慧
第四章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欲得净土,先净其心
万事随缘心不乱
看破、放下、自在
独处时的安详和宁静
简单生活就是禅
珍惜当下的缘分
认识自己,经营自己
忧喜两忘便是禅
万宗终归一
第五章 有了盔甲不怕魔
以戒律为师
烦恼即菩提
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疑心是乌云,能遮日月光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执著是烦恼的根源
名利如朝露
以随喜赞叹战胜嫉妒
减少无谓欲望
第六章 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谦虚者多福
相由心生
放下过多的欲求
快乐来自施与
知恩、报恩
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淡泊方能明志
忍耐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第七章 了生悟死证涅槃
百法信为先
常怀希望心
善良不需要理由
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
真实的快乐
活在当下
修行之本是修心
点燃心中的佛灯
一念即是天堂
……[看更多目录]
序言禅是一种智慧,是生活中就能够感悟到的,在这个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难以用外在的形式抚慰自己的内心,需要智慧和精神来鼓励自己。很多人不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禅是什么,有时只是感觉自己非常的聪明。佛门有句话讲:“看清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大智慧。”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智慧。
说起禅,我们可以想到的是佛教,禅宗是佛教诸多宗派中成立比较早的宗派之一,发源地是如今的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是少林寺的开山宗师,少林寺也因此而成为禅宗的祖庭,闻名于世。古往今来,禅是佛教僧侣修行的方式之一,通常是坐禅、行禅,以这样的修行明心见性,也就是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悟得佛法真谛,最后成佛作祖。在这其中禅宗叉分为“南禅、北禅”,“顿悟、渐悟”,南禅有慧能法师,北禅有神秀法师,在当时并称禅宗大德。神秀法师曾经为武则天选说佛法,深得帝王器重,封为国师。慧能法师则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神秀法师和慧能法师都各有自己的智慧所在。
佛教的文化源流犹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从释迦牟尼佛到达摩大师等祖师大德,都靠着一种智慧,传承着佛文化,渡化芸芸众生。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但是想要获得这样的智慧也不是难事,我们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良好的人生观,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文摘第一章 看破生死,心得自在
缘起缘灭的无常世间
佛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缘聚则生,缘尽则灭,处于不断的迁流转变中,没有恒常的定性。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缘聚散,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人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更替不已。也就是说,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无常”。
有一段时间,黄先生心情特别郁闷。年底,一向工作业绩不俗的他,却因为不小心得罪了某位领导,被单位外派到了南方的一个分公司。到了南方之后,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身在南方的他得到消息后连夜搭乘飞机,却还是没能来得及见上母亲最后一面。黄先生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而备受打击,变得终日沉默寡语,意志消沉。与此同时,由于与妻子两地分居,加上黄先生终日沉溺在自己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深深悔恨中,黄先生对妻子的关爱也越来越少,使得妻子感到自己备受冷落。夫妻之间的感情于是也变得越来越冷淡,关系也出现了危机。
这段时间,黄先生总是不住地埋怨:为什么我自己这么倒霉?事业、家庭,所有不顺心的事情偏偏都往自己头上这么砸来?一年以前,自己在单位里面还是春风得意,家庭也是温馨和睦,自己是周围所有朋友们都羡慕的对象,而在一年之后,自己怎么会落得如此局面?
黄先生决定自己跑到山里面呆一段时间,散散心。恰好在山里,他遇到一位僧人。于是他把自己满腹心事都向这位僧人诉说了。
这位僧人听了他的埋怨之后,微笑着对他说:诸行无常。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好就会有坏,有生命就会有死亡,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坏,变化是宇宙的真理。人们之所以会去追求不死长生、出离痛苦,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
这位僧人的话听起来很平实,但是却深深地震撼着黄先生的内心。僧人说:当初佛陀因为感悟人生无常,于是舍弃荣华,出家修道。成道之后,也以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来开示众生,所以原始佛教教团的成立,可以说是源于佛陀对诸行无常的体悟。
听了僧人一席话之后,黄先生顿时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