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增编版)(中医临床家丛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学,综合,
品牌: 魏长春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912109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荟萃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先生研探医理、临床实践60余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的自撰文稿与诊治案例,是一部堪称近代中医临床带教的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0卷,收录了医家本人的医论、医案、医话和20多位医界耆宿的学术经验;涉及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除单列“效方选辑”卷外。全书共收载其常用验方近百首。
《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还专篇讲述中医养生保健、饮食治病的方法,对大众读者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魏长春(1898--1987),宇文耀,浙江宁波慈城人(今属宁波市)。初学药业,后学中医,继拜浙东名医颜芝馨为师,1918年悬壶,1956年受聘赴杭,翌年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1980年被评为主任医师,1983年荣膺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
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早年以治疗外感时病为主,后又专攻内伤杂病调治,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患及急重症,享有盛誉。曾当选浙江省四届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慈溪魏氏验案类编初集》、《魏长春医巢》、《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中医实践经验录》等,并发表论文数十篇。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读者推崇和医家好评。
目录
魏长春传略
卷一 医论选录
熟读精思 反复实践
因人施治 维护本元
祛邪务尽 开郁为先
卷二 读书体会
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诀
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
对《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
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
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患者危”的体会
劳风是外损之源
“ 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
《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
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不同发明
读《内经》但于可信处精研之
读《格致余论》罗太无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
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
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
对“阳脉之极”的体会
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
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
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
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会
《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
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知为实 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
内外俱伤便是两感
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
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
《研经言》明药论
用药宣随证重轻
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
麻口之药亦能麻肺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乃易思兰医案改名
毒药外敷疥疮之害
卷三 师友经验
张禾芬用甘霉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证
张禾芬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
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
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
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
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虚体湿热证
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证
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
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
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
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
范文甫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
范文甫治危证诊跌阳脉
刘达人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
刘达人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
曹炳章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
胡炳藻谈治疗湿温证要使湿热分离
胡炳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
严鸿志谈治病要法
张生甫谈《内经》养生祛病法
张生甫谈察舌通变
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
夏思襄外科治疥癣不用毒药外敷
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
徐莲塘用生化汤经验
郑慎安治妇女乳病经验
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
钟纯泮治结胸证验案
钟纯泮治消渴病验案
王赤南谈血证先清外感后治内伤
莫尚古治肝肾亏损体患痰饮用药法
颜伯卿用桃仁承气汤治胸痹咯血
姚精深用桑皮益元散治暑瘵
郑纯甫治病宗王孟英之法
徐炳南医师治病一方到底不惑
宋鞠舫治疗
卷四 诊断举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卷五 辨证论治
昏厥诊治举隅
高血压辨证论治
附验案
胆病治疗经验
胃病诊治与预防
郁证辨治
水肿辨证论治
久病低热审因论治
从流行性感冒谈到外损似痨
麻疹证治
用开胃药也要辨证审因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治法医话 二十八则
卷六 医案选编
卷七 效方选辑
卷八 要药分类
卷九 保健防病
卷十 饮食治病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实践经验录》一书,是先父文耀公晚年的力作。诚如已故全国著名的中医学者、原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徐荣斋先生所云,该书“每卷每类都比《友渔斋医话》精审切实,可以说是魏老60多年来读书临证的总结,传道授业的妙谛;篇篇从实践中来,句句从肺腑中出,因此议论平易近人,学理精当可用”。“我深佩魏老辑录之勤,半个世纪多不稍懈,罄其学验,迪启来人,宜其求治者接踵,进修生满座,我亦私淑魏老述作之富,是吾浙曹炳章先生后之第一人也。”
《中医实践经验录》一书发行后,深受读者欢迎,所印一万余册早已售罄。这20余年来,时有医界同仁及读者来信询问我们,是否可提供此书以供其学习珍藏。惜该书一直未曾重印或再版,我们家中亦仅存二册,无法满足来函者的要求。对此我们常引为憾事。
文摘“高楼万丈平地起”。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要从打好基础着手,学习中医也不例外。历代医著汗牛充栋,后世诸家均有阐述发明,但流出由源,不论哪种学术流派,均是以《内经》《难经》《伤寒论》《医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如果对中医学术的形成发展的梗概和基础理论缺乏充分的认识,就会失之于偏颇。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背诵、熟记经典著作中的原文是十分必要的。如《灵枢•口问》篇曾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临证时每逢类似之症,回想起此段经文,对于病情,病机、治则就有了较清晰的概念,即能为选用方药做出重要的启示。又如治疗毕姓男子,苦嗳气呃逆,曾先后用半夏泻心、丁香柿蒂、橘皮竹茹等方治疗未效。想到《金匮要略》有言:“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而改用大承气汤加味治之。药后便解,气畅,腹宽,呃逆,嗳气即止,一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