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语文(九年级全一册)——配新课标人教版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九年级/初三,语文,
作者: 任志鸿 主编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5页数: 2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2239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优秀教案的亮点为:
好用+实用
本书紧扣“提升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的课标理念,以“好用+实用”作为本书编写的落脚点,把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首批课改省区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好用”主要体现在一些课时提供多个不同思路、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方案,或者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提供多种设计思想,便于教师选择、参考;“实用”主要体现在备课要素齐全,内容详实完备,资料丰富实用。
详案+简案
部分课节提供两种教学方案设计:一种详案,可直接拿来上课教学;一种简案,可借鉴上课,启发教学思维。两案供老师依据个人教学风格、教学水平灵活选用。部分科目还依托志鸿优化网提供了多媒体课的设计案例。一书两用,物超所值。
精选备课资料+常用网络资源
联系教材内容,精选紧贴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汇集生活现实、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的备课资料供教师备课时参考;书末附有常用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中不乏直观形象的优秀课件、丰富的教学素材供教师备课时选用。
作者简介
任志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助学读物最著名的策划人之一,志鸿优化系列丛书总主编。
目录
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第三单元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 词五首
下册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
第三单元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
14变脸(节选)
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第五单元
17公输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书摘插图
上册
第一单元
整体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人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本单元相对集中地学习新诗,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雨说》是一曲动人,D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雨的诉说”。这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试图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诗意之美。
简而言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阶段目标中则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提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的分析;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感悟诗意。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因此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租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通过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来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而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是体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i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这些诗的抒情性都很强,适于朗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