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吴青 主编
出 版 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6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80636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点,阐述了自然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与当代的高新技术。
全书分为4章,第1章绪论,包括科学与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分类、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第2章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回顾,包括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产业技术的革命与发展;第3章现代自然科学,包括量子理论及物质的微观世界、现代宇宙科学、生命科学与人类的起源及发展;第4章现代高新技术,包括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新能源技术、海洋科学技术、航空与航天技术、现代医疗与医药新技术、现代设计与制造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等。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适合高等院校文、理、工、商各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类读者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广大科技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科学与技术
1.1.1 科学技术的概念
1.1.2 科学研究及其评价
1.1.3 科学教育及科学的发展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分类
1.2.1 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2.2 自然科学的三大门类学科
1.2.3 技术的分类体系
1.3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1.3.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2 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的发展
1.3.3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1.3.4 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
1.3.5 科学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
1.3.6 科学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竞争
1.3.7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1.3.8 我国技术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2章 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回顾
2.1 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
2.1.1 古代西方的科学与技术
2.1.2 古代东方的科学与技术
2.2 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2.2.1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及革命
2.2.2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3 近代产业技术的革命与发展
2.3.1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与发展
2.3.2 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与发展
第3章 现代自然科学
3.1 量子理论及物质的微观世界
3.1.1 量子力学概述
3.1.2 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3.1.3 基本粒子的特征与守恒定律
3.1.4 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武器
3.1.5 物质相互作用统一性的展望
3.2 现代宇宙科学
3.2.1 宇宙概况
3.2.2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与探索
3.2.3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2.4 星系
3.2.5 恒星
3.2.6 太阳和太阳系
3.2.7 地球
3.2.8 宇宙的未来
3.3 生命科学与人类的起源及发展
3.3.1 生命的物质基础
3.3.2 生命现象的本质
3.3.3 生命的起源概述
3.3.4 生命的演化
3.3.5 物种的进化
3.3.6 人类的起源及人类心智的发展
第4章 现代高新技术
4.1 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
4.1.1 现代通信技术
4.1.2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4.2 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
4.2.1 微电子技术
4.2.2 计算机技术
4.3 现代生物技术
4.3.1 基因工程
4.3.2 细胞工程
4.3.3 微生物工程
4.3.4 酶工程
4.3.5 蛋白质工程
4.3.6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4.4 激光与红外技术
4.4.1 激光技术
……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1.1科学与技术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腾飞。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在不断重组。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源泉、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要素。
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1.1.1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的含义
英语的“科学”是science,来源于拉丁语的scio(知,知识)并逐步演化为scientia,原本的含义是学问、知识,后又演变为science。德语、法语的“科学”一词也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人类认识的发展促使词语演变。在中世纪西方发展过程中,以哲学作为主导,其中包含了科学,因此称为自然哲学。直到近代,科学才从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1831年英国成立了科学促进协会,从此,科学界就用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呼自己的研究。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瑜吉将science译成“科学”,后来在日本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提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表述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只有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格致”是一种模糊的“科学”含义。因此当西方科学传人中国时,就曾把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90年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首次引用了“科学”一词。康有为也在《日本书目志》、《戊戌奏稿》中使用了“科学”一词。科学启蒙大师、翻译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著作时,正式将science译成“科学”,此后“科学”这一词汇便在中国广泛流传,一直沿用至今。
科学是难以明确定义的,至今没有任何人给“科学”下的定义完全为世人公认,而更多的是从各个侧面对科学的本质特征加以揭示与描述。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探索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本身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随之不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