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最新版)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编
出 版 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389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99678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解读最新时事政治,权威预测命题热点;
紧密结合广东省情,准确体现政府文件精神;
真题示例,讲练结合,全面提升应试能力;
专业网络支持,赠送超值网络学习充值卡;
本书同时适用于事业单位、“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军转干、招警考试。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申论》。申论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众多考生颇为重视的科目。但是,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得分情况,大多数考生的分数均在50分左右,有的考生甚至只得十几分。再加上申论考试主观性试题比重较大,因此成为众多考生头疼的科目。
纵观近几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的基本趋势,其变化呈以下规律:在参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紧跟着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步伐,申论考试的主题多选社会热点问题。
广东省申论考试选取的素材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定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通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留意当下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并从中进行总结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广东省申论考试十分注重对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所给定的材料往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广。但这些内容又多是考生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经常听到、看到的。因此,申论考试的内容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并不陌生。
目录
广东省申论考试命题趋势分析
第一章 申论基础
第一节 申论概述
一、申论的含义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
三、申论考试的目的
四、申论考试的特点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
一、注意事项
二、给定资料
三、申论要求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一、阅读理解能力
二、综合分析能力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论述问题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节 申论评分标准
一、阅卷流程
二、评分参考标准
三、阅卷评分细则
第五节 申论考试题材分析
一、申论考试题材概述
二、申论考试题材的特点
三、申论考试题材的类型
第六节 申论命题思路剖析
一、涵盖面广
二、关注民生
三、测试形式灵活
四、针对性强
五、弱化专业
第七节 向新闻学申论
一、新闻与申论密切相关
二、如何在新闻中学习申论
第八节 申论高分技巧
一、申论备考策略
二、高分技巧
三、注意事项
第二章阅读材料
第一节 阅读材料概述
一、阅读材料的含义
二、阅读材料的要求
第二节 阅读材料方法指导
一、阅读材料原则
二、阅读材料方法
第三节最新类型材料
一、纯理论型材料
二、文言文材料
第四节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三章概括材料
第一节概括材料概述
一、概括材料的三个层次
二、概括材料的三个要求
第二节概括材料方法指导
一、理论指导
二、技巧点拨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四章提出对策
第一节提出对策概述
……
第五章观点评析
第七章文体精讲
第八章申论热点
第九章历年真题
第十章预测试卷
书摘插图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一节 阅读材料概述
著名的阅读学、文章学专家曾祥芹先生的研究,当国外阅读学诞生(1879年)100周年的时候,1979年我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还没有“阅读”这一辞条,更谈不上“阅读学”这一科学概念了。这种阅读科研的严重滞后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国大众阅读水平滞后的一个表现。
我国大众阅读所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阅读知识技能未成训练系统;阅读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标准化阅读考试的误导,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阅读的科技含量过低,阅读的人文精神淡化,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申论考试对阅读能力要求很高,而对很多考生来说,阅读能力的低下又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一课,必须在申论考试前补好。这不仅大大有利于申论的解题,也有利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作答。
申论考试中所罗列的材料虽然有一定的特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其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一般文章所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上是相同的。当然,申论考试中所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是有其自身特点的。
一、阅读材料的含义
所谓阅读材料,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对给定资料进行阅读、审视、分析、理解、把握,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从而为下一步回答问题做好准备。阅读材料是申论应试的基础性环节,是概括要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等环节的前提。只有读通且弄懂全部材料,考生才能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并区分所反映的多个问题的主次轻重地位,以便准确概括出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