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数理化,
品牌: 师春祥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303104512
·条形码:978730310451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简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简介: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材是知识传承的载体,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突出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以应用为目的,把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理论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内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既注重基础理论,更注重实际应用。
在编写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编写一本具有“新特点、新内容”而且“简明实用”的教材十分不易。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力求做到语言简练、文字流畅、深入浅出、重点突出。
编辑推荐《简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目录
第1章 气体 溶液 胶体
第1节 气体
第2节 溶液
第3节 胶体
习题
技能训练1 一般浓度溶液的配制.
技能训练2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
子质量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焓与热化学方程式
第3节 反应焓变的计算
第4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第5节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习题
技能训练3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节 化学平衡及常数
第3节 化学平衡移动
习题
技能训练4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1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与运动状态的描述
第2节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3节 杂化轨道理论
第4节 分子问作用力与氢键
习题
第5章 分析化学基础
第1节 分析化学概述
第2节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第3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习题
技能训练5 天平称量练习
技能训练6 滴定操作练习
第6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第1节 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第2节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第3节 多元弱酸的电离
第4节 水溶液的pH
第5节 缓冲溶液
第6节 盐溶液的pH
第7节 酸碱指示剂
第8节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习题
技能训练7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技能训练8 HCI标准溶液的标定
技能训练9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技能训练10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重量分析
第1节 难溶性电解质的溶度积
第2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3节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法
习题
技能训练11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滴定
第1节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第2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3节 标准电极电势
第4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5节 元素电极电势图
第6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7节 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标准溶液
习题
技能训练12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技能训练13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测定
第9章 配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第1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2节 配位平衡
第3节 EDTA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
第4节 配位滴定原理
习题
技能训练1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技能训练15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光吸收定律
第3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第4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习题
技能训练16 磷含量的测定
技能训练17 分光光度法测高锰酸钾含量
第11章 电势分析法
第1节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
第2节 直接电势法
第3节 电势滴定法
习题
技能训练18 电位法测定各种新鲜植物标本的pH
附录
附录1 化学技能训练课注意事项
附录2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管理
附录3 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附录4 常见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298.1 5 K)
附录5 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 5 K)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 5 K)
附录7 部分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 5 K)
附录8 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附录9 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附录10 常见物质的△fHΘm、△fGΘ、SΘm(298.1 5 K、100 kPa)
附录11 常见有毒化学药品
附录12 元素周期表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材是知识传承的载体,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突出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以应用为目的,把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理论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内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既注重基础理论,更注重实际应用。
在编写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编写一本具有“新特点、新内容”而且“简明实用”的教材十分不易。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力求做到语言简练、文字流畅、深入浅出、重点突出。
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师春祥(第2、3章)、刘新元(第4、5、11章)、张宇飞(第8、9章)、包七十三(第6、7章)、那仁格日乐(第10章)、王新(第1章)、刘新芬、张红梅、刘雁伟、赵月英(共同编写了技能训练部分)。全书由主编、副主编修改统稿完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杨桂梧教授,对本书的编写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并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感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限于编者的水平与能力,书中肯定存在有不少错误,恳请同行专家和使用本书的读者不吝赐教。
文摘插图:

第1章 气体 溶液 胶体
教学目标: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摩尔分数的概念。
3.熟练掌握浓度的几种表示法及相关换算。
4.掌握溶液的依数性质及其应用。
5.了解胶体的概念、结构及其性质
第1节 气体
在常温下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固态。本章概括地介绍气体和溶液的一些性质。
一、概述
1.气体的行为
气态是物质聚集状态之一。扩散性和可压缩性是气体最显著的特征。由于气体分子间距远大于固体和液体,因而易被压缩,可以无限膨胀。所有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之间能彼此混合成气体溶液,如空气。组成气体的分子完美地遵守分子运动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距,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氢键等)。
2.气体模型
实际的气体,无论分子多小都有一定体积;无论密度多小、分子间距多远,分子间都存在着作用力。假设忽略分子本身的体积并且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事实上,一切气体分子本身都占有一定的体积,而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理想气体只是一种抽象,是实际气体的一种极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