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不是个新鲜的名词,也不是崭新的技术,从数十年前Gartner提出以来,就已经存在许多实践BI的方案。虽然BI已经是成熟的概念与技术,然而导入失败的例子还是时有所闻。另外,对于BI往往也存在许多迷思,例如BI是庞然大物,只有大型企业才玩得起,或是只有先建置好昂贵的数据仓库或是ERP系统,才可能导入BI系统。 干净的资料数据来源是BI成功的起点
导入BI系统,用意在发掘数据中的事实,藉由这个事实再发展出种种分析面向与决策协助。因此想要发掘出事实,有赖于“干净”的资料数据。
在BI架构中,建立干净的数据,通常利用ETL工具达成。ETL是撷取(Extra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加载(Loading)三个英文字的缩写,意谓着数据从来源到目的的清洁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数据就更具价值。
对于有ERP系统的企业,这个问题较小,例如顶好超市主要从ERP系统制式抛转到数据仓库,因此数据整合问题在ERP那一端就已经解决了。不过顶好超市目前也透过POS系统,直接回传消费者的购买情形到数据仓库,进行购物篮分析。购物篮分析日后打算运用数据采矿进行分析,到时候数据质量要求更高,在数据整合上可能就会出现较大的挑战。
同样的,星裕国际也是在SAP ERP导入一年之后,确认数据都正常稳定了,才开始进行BI的导入计划,同样也是着眼在数据的正确。
企业本身如果具备开发能量,可以自行开发或BI系统或透过第三方的ETL工具进行数据转换、整合工作。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在导入时由导入厂商做好资料整合的工作,例如永准公司的导入经验,就是请鼎新导入团队利用SQL Server的ETL工具DTS,将AS400的数据捞取之后,再予以整合。
建制数据仓库不必要花大钱
BI经常被企业视为庞然大物,非得花费个上千万的预算才有可能办到,而这些预算中,数据仓库往往又是当中最耗费成本的。
究竟数据仓库有没有建置的必要?首先我们要从了解数据仓库是什么着手。如果排除数据仓库在建置时采用主题式、整合过的数据这类方法论不谈,数据仓库本质上,说穿了就是可以储存大量数据的数据库,以目前微软的SQL Server 2005都宣称能储存TB等级的数据量,以较低成本建置资料仓库事实上不难达成。
台湾烟酒公司在建置BI系统时,预算是400万元,当时一些软件大厂认为这样的预算连数据仓库都不够,于是就没参与招标。后来负责导入的叡扬信息,便是使用SQL Server作为台湾烟酒的数据仓库。对台湾烟酒来说,它们实际使用的数据量来实在没有必要建个大仓库,里面却只放置一点点数据,不符合ROI。而选用微软数据库的永准公司,在报表产出效能一样可以达到他们的需求,因此昂贵的资料仓库实在不是建制BI系统的门坎。
那些高贵的数据仓库究竟贵在哪里呢?以NCR的Teradata或Sybase IWS来说,它们针对BI查询、分析的特性进行优化,和传统关连式数据库的查询效能可能差距数十倍以上,这些在数据量大时将更形明显。
因此企业在建置数据仓库时,可以对数据量与查询效能进行评估,不必然要花大钱才能建置数据仓库,别让数据仓库的迷思成为通向BI的绊脚石。
不论先导入ERP或BI,都有好处
除了数据仓库经常让企业裹足不前,另一个让企业犹豫的可能是ERP系统与BI系统谁先谁后的问题,尤其是IT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就理论而言,先行建置ERP系统是正规的作法。一方面ERP系统和企业营运直接相关,企业的进销存、财务、人事等系统的整合与运用。另一方面,有了ERP系统,企业的数据等于先行整合一次,日后再丢给BI系统时,可以少掉不少资料整合的工夫。
但现实情况往往不见得都会照着理论走。由于ERP的导入牵动层面广大,通常需编列不少预算,如果明知道ERP系统不可能在短期间导入,但是又有在线实时分析的需求,那么非要等到ERP导入才导BI,其实反而不利。
台湾烟酒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IT部门来说,导入ERP系统的预算与建置时期相当长,但对主管而言,却又需要实时的数据和更丰富的分析面向,以迎战日益艰困的环境。因此他们决定不循正规作法,先导入有立即需求的BI,再慢慢规画日后的ERP系统。
再如永准公司虽然已经建置ERP系统,但是他们BI分析需求落在营业部门,以这种部门级的规模,如果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即使没有ERP系统,也适合先行导入BI。
慧盟信息的资深经理颜协邦认为,BI是否适合导入的底线在于持续性可供分析的数据。由这个标准来看,有没有ERP系统并非关键,而是企业有没有可供分析的数据,如果有的话,即使没有ERP系统,仍是可行的。
不过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先导入BI,日后再建置ERP系统时,势必要重新经历数据整合阶段,有可能到时BI系统必须根据ERP导入有所调整;如果以部门级为单位导入BI,当其它单位也有需求时,同样会发生数据整合的问题,这都是考虑谁先谁后时,必须一并思考的问题。
透过具体目标,争取主管支持
BI系统导入成败与否,与主管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关系。
以企业的营运角度而言,和利润直接相关的IT系统如ERP,往往容易获得企业主管的支持,而像BI这种策略性、分析性的辅助工具,有时就被视为可有可无。
分析企业导入BI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信息取得不便利、不完整。像是过去永准公司在取得报表速度跟不上企业需求,这种已经影响到营运的情况,通常比较容易获得主管支持,但如果是希望借助BI提升企业在决策方面的能力,恐怕要获得主管首肯就没那么容易。
IT主管如果评估BI系统的确能协助企业改善营运,获得主管支持的方法便是提出对企业营运所能带来的效益,藉此取得主管认同。顶好超市在BI导入过程中,前置工作花了一年,其中一半时间在评估解决方案,另外半年则是与主管沟通BI的效益,最后在明确诉求导入BI可以降低库存与增加毛利,案子最后才得以通过。
另外如果有同业或国际性集团的其它分点有成功的导入案例,通常也是说服主管的好方法。在这点顶好超市也由于香港的分点有导入的案例,不但有助于主管同意,在实际导入过程中,包含ETL流程、程序、接口都能向香港方面学习,连提供给员工参考的操作手册也是在香港办公室的基础上增修而成,减少不少导入时可能会发生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