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品牌,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和大型主题公园等内容。随着两会的召开,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等问题,而回归奥运后的中国高尔夫将如何发展?新形势下,高尔夫产业将为城市经济、体育经济等方面带来哪些利好?面临哪些挑战?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高尔夫球场设计第一人、北京新自然高尔夫集团董事长兼总设计师余钢,听取了他的观点以及他的高尔夫球场设计理念。
国际竞争格局下的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
“大国崛起需要自主创新,我国在不同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的著名世界品牌,高尔夫球场设计也要与之同步,这是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余钢开门见山的说道,“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应加强树立高尔夫民族品牌的信心。”自高尔夫入奥以后,高尔夫球产业将在中国呈现出爆发式成长态势,一些国外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已开始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切分这块大蛋糕,著名的Jack Nicklaus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副总裁Paul Stringer透露,2010年公司签订的新合同多数涉及中国项目。
国际高尔夫设计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是因为目前中国高尔夫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截止到2009年,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仅为500多家,余钢先生预计,中国需要建设2,000座高尔夫球场。实际上,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曾表示表示,即使中国建成2,000座高尔夫球场,也不及美国的一个零头。中国目前有300万人打高尔夫,打球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0023%,无疑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球场建设是一种刚性需求,巨大的球场需求空缺是高尔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的最大机遇。”余钢总结道,但同时他又指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只有克服一系列障碍,中国高尔夫产业才能实现健康蓬勃发展。
余钢指出,现在高尔夫运动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处在成本高与收入低的两难境地。究其原因,有些球场选址、用地并没有完全利用荒地,离近城市中心,土地成本偏高,此外,有的球场仅会所建设就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规划不合理,建设成本高。第三是人员成本高,服务人员过多,而国内专业管理人员太少,很多是采用外聘,人力成本高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为高尔夫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谈到高尔夫球场设计领域目前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时,余钢认为,“中国的高尔夫发展必须要与国际接轨,而接轨的方式并不单单是粗放的服务方式对接,而是要在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土人文地理、建筑风格等状况,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也是新自然一直在坚持的。
高尔夫球场:展示城市魅力的新名片
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已有25年的发展历史,但社会各界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入,一些人认为高尔夫只是亮丽的景观、奢侈的消费、财富的专属。实际上,高尔夫这种融合了健康、环保、低碳、高雅的运动,它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余钢认为,高尔夫球场不仅能够完备城市的配套设施,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旅游和房地产的开发,更可以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特殊名片。
余钢指出,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首先旅游城市大都是环境、气候、人文较好的地方,本身为建设球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城市旅游要快速发展就需要有人来消费。而据统计,高尔夫消费人群到一个城市的出差或旅游的消费是普通游客的十倍左右。世界各地很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都非常好,比如泰国;在国内,云南、海南的旅游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两个城市的高尔夫发展也十分不错。
此外,传统的风景名胜游、城市风光游对经常商务外出的人群的吸引力正在衰退,要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就要发展特色旅游。高尔夫以其健康优美的环境、阳光和谐的运动氛围正在施展其独特魅力,目前,我国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城市旅游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了解,每年到深圳各高尔夫俱乐部打球的日籍人士就占深圳口岸入境日籍人士的15%左右,可以说他们是专为打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