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是属于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矿务局自然现象的小部分,人体应要与自然界的外在变化保持统一才能维系生命,这是“天人合一”的表现。在《素问》讲“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正是因为人与自然乃统一的整体,机体的各各脏器活动、气血运转都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联系。因此,从古至今,中医养生大家无不将气候—物候—病候,当成一个重要课题。
当外在的气候变化时,身体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春夏季时,天气较暖,此时人体蛰伏一冬的阳气向外生发,推动血液趋向于体表,皮肤的血液相对也加快,汗孔疏泄并多汗,以出汗散热的形式来调节体内阳气过分旺盛。而在秋冬季时,气温下降,此时,人体要保护阳气不受伤害则阳气应内敛,气血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多尿而少汗,这是身体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向外疏散,同时又可保证人体代谢的正常运转。
传统中医认为人的脉搏可反应人体生理与病理,称之为“脉象”。而脉象也会因四时变化而改变。明代李时珍在《四言举要》书中说“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暖,是谓平脉。”即是说春夏脉象多见浮大,秋冬脉象多见沉小,这是由于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涌动血会向人体表面走,并运行激烈,充斥脉道,故亲触可得,脉形大。而秋冬季节,阳气收敛,热量不足,血脉运行比较平静,位置靠下,故重按才得,脉形小。
此外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体,人们的日常作息应要顺应人体阴阳的转变,夜间阳气内敛应要休息,熬夜会致人体阴阳失衡,损耗气阳,导致疾病发生。
扩展阅读:传统文化认为天人合一乃修为最上层境界 中华传统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