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橡集团副总裁、DONEWS制作人刘韧最近介绍说,他用G M A I L(G o o g l e 提供的邮件系统)写博客,好处是可以自动保存,永久备份,而且没有多余的代码。不过Google还会推出一项更酷的技术:在线文档处理的利器Writely―――很有可能定名为 Google W ritely―――这项技术会让GMAIL在文档处理方面的那点便利变得小儿科。
这源于Google几日前对只有4名成员的Writely的收购。观察家们认为Google和微软的大战不可避免,Google就像是一名年轻高手,向微软战车的两个车轮分别发起攻击(微软的销售大部分来自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除了准备向戴尔公司提供10亿美元以换取在1亿台戴尔电脑中预装Google软件之外,Google还有更多的计划。Google的目标是,未来的一部分PC将不必购买微软的任何软件,只需要在线就能处理所有事情。这样,我们出门看见太阳,上网则看见 Google。
Google进攻微软的过程,可以称之为“革命”。规则和利益都要被改变。曾经有很多人进攻过微软,不过都没有成功。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道理。
也许是因为,在硬件和软件发展之后,依附于互联网的“网件”发展的时代开始了。
笔者将这种商业和技术的综合变革形容为物质三态的更替:被微软取代霸主地位的IBM是固态;微软是液态;而Google是气态。这个比喻有意夸大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物理学的道理告诉我们,同样的分子数或者说质量,气态占据最多的空间,固态最少。所以Google才显得那么成功。我想LINUX没能掀翻微软,是因为对用户而言,尽管廉价,但没有根本改变使用体验。
“网件”并不脱离硬件和软件,毕竟Google去年付出了8.38亿美元用于购买服务器等硬件。整个Google既有硬件,也有软件和“网件”,就像一个正在加热冰山的大锅炉,热气腾腾,非常壮观。
很多人赞美Google对互联网的理解,认为它能够带领互联网前进。的确,改变将发生在我们周围。例如,中国的一些网吧还没有购买Office,没关系,用Writely。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联网率的提高,Google的“网件”将大大降低软件盗版率,甚至使“盗版”一词在某些领域消失。为什么一定要付费才能使用软件呢?
无论是IBM,还是微软,都没有办法在中国市场取得满意的份额。它们总能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将其归结为,东西方市场环境的不同,特别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一件物体无法顺畅地移动到另一处或者变成另一个”。也许Google能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它有“气态”的特征。气态更善于移动和变化。气态 Google 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