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2.70目录:图书,政治与军事,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综合,
品牌:潘绥铭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7801901312
·条码:97878019013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性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如本书就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展开如此系统、全面、细致的论述,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作者潘绥铭教授,长期从事性社会学研究,有多部相关论著出版。此次由他负责的课题组首次运用严格的社会学规范的实证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进行大规模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本书即是在这些科学调查得出的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人性行为与性关系的整体情况所做的分析研究。书中所论问题,不仅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往我们对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采取回避态度,然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个别突出的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个人生活,甚至往往形成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媒体推荐
序言 郑杭生
性社会学大有可为 郑杭生
1987年,在我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期间,潘绥铭从我校历史系转到社会学系。当时他已经专门研究性社会学而且做出了成绩,当然也受到了一些非议。我的态度非常明确: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性现象,不仅对社会转型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学科所需的,应该大力支持。
这些年来,潘绥铭一直辛勤耕耘,著述颇丰。社会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他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我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后来被列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及其后来的一系列修订版中,专门请他写作了“家庭、婚姻与性”这一章,其中专设了“性社会学”一节(现又增加了“社会性别”一节)。这是正规高校的全国教材中首次出现性社会学的内容,这本教材已经连续发行数十万册,对于性社会学的建立与普及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在我主持的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处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性社会学也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人的性存在及性行为,是人类生活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设置如何实现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社会学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这方面,国际社会学界已经开展了近百年的研究,形成了高质量、大数量的研究队伍,推出了众多具有重大与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相比之下,中国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还是显得太少了,尚不足以满足转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现在早就不必再谈论性社会学应该不应该支持的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它的迅速发展的问题。
现在,潘绥铭等的“中国性学研究系列报告”就要出版了。在中国,这是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的规范的实证方法,对于中国整体情况的全面反映与分析。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
研究成果,而且可以视为性社会学在中国日益成熟的标志之一。从宏观的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他的书能够得以出版,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经更加理性务实,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功能,更加善于创造一个和谐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运行机制。
同时,我认为,性社会学大有可为。我殷切地期望潘绥铭的著作能够促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的涌现。
最后,应当指出,当前中国的社会正经历着广泛、深刻而激烈的变化,其核心是随着经济体制转轨而来的社会结构的转型,情况极其复杂。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观点的复杂性,社会上各个方面对待同一问题都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目前的条件下研究性社会学这样敏感的问题,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希望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广大读者,都把它们看成是学者的一种真诚的探索和研究,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看法、观点和建议。也希望大家都能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潘绥铭的新著。而且,从学术发展的观点看,有争议的是正常的,有争议才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学派,才能有学术的繁荣。
2003年8月9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目录
一 当代性革命概述
二 性,我们是怎么调查出来的
三 性发育:谁说年轻时我们不懂
四 自慰,不仅仅是青少年的问题
五 性,我们一生中经历过些什么?
六 爱的链接:婚前性行为全貌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常识:在全世界所有民族的语言里边,都没有“早恋”这个词。你要硬把它翻译成英语也可以,只能叫做“中学时期的约会”。但是如果不加任何解释,美国人就看不懂,尤其是看不出那个“早”字里所包含的贬义。“早”和“恋”这两个字可以合在一块,只有我们汉语里才有。
早和恋本身就是矛盾的。是早那就不叫恋,是恋那就不可能早。如果你判定那是双方的性交往已经达到了爱情的地步,那它就没有什么早晚的问题,就是说他(她)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已经成熟,已经有了这种需求,他才可能恋。5岁小孩互相拉拉扯扯,玩过家家,谁会认为那叫恋?所以他那时候不可能出现。是恋就不早,是早就不是恋。5岁早不早?早。那过家家是不是恋?当然不是。
“早恋”这个词汇,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出来的,过去没有这样一个说法。这是因为我们最近20年来急剧的社会变化牵动了成年人的神经。成年人虽然不得不接受青少年提早发育这样一个事实,但是却不愿意把过去自己可以随意指使的青少年,看做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具有完全人格、人性和人权的人。结果就编出了“早恋”这样一种说法。
青少年呢,由于他们没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所以他们的真实想法被掩盖起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偶然也有一些中学生,只能从侧面提出抗议。他说:你们现在演这样的电视,写这样的文章,可是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根本就顾不上。一天学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搞什么早恋。
可是如果我们问他,那你心里想不想?你的作业再多,你就真的24小时除了睡觉以外一睁眼就学习吗?绝不可能。我们都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我小时候学习也不错,也很用功,可我就老想男女之事。我们的子女现在就不想了?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法说。恐怕没有一个班主任会允许一个中学生真的说这些话,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教师需要权威,你倘若真的允许孩子向你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你就不敢回答了,你这个老师也就当不成了。所以在中国这样一种教育制度下,孩子们根本不可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因此他们经常在班里掀起一些小规模的“革命”。
当然,中学老师也和我争论,说你这些东西最多只适合于大学的教育,中学不行。中学有种种特点、种种难处。我说:你说的都对。我没当过中学老师,在这方面我不如你。可是,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咱们稍微改一点点行不行?咱们慢慢地改行不行?一年咱们改一点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