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23.30目录:图书,文学,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章士钊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667 页码
·出版日:2000年
·ISBN:7805317755
·条码:9787805317755
·版次:2000年4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章士钊幼年在家读私塾。13岁时在长沙买到一部《柳宗元文集》,从此攻读柳文。16岁在亲戚家为童子师。1901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在此结识黄兴。后执教于朱启钤家私塾。1902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学军事。次年进上海爱国学社,5月任上海《苏报》主笔,由于该报连续登载章太炎等人的反清文章,7月被查封;8月他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又创办《国民日报》,建立大陆图书译印局。同年冬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2月,与杨守仁等在上海建立爱国协会,任副会长。因密谋起义被捕,后在蔡锷等人营救下保释。1905年入东京正则学校习英语。1908年赴英国入爱丁堡大学学法律、政治,兼攻逻辑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返国,次年春抵南京,受黄兴、于右任之邀,任上海《民立报》主笔,兼江苏都督府顾问;9月又与王无生另创《独立周报》。1913年为二次革命草拟宣言书,7月由孙中山任命为讨袁军秘书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1914年5月在东京与陈独秀等创办《甲寅》杂志,提倡共和,反对袁世凯;7月任欧事研究会书记。1916年5月肇庆军务院成立,任秘书长,并兼两广都督司令部秘书长;6月黎元洪继任总统,赴北京与黎洽商善后。1917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并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918年5月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次年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会议,当选南方代表。1921年春赴欧洲考察政治,翌年归国,任北京国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3年6月离京赴上海。10月曹锟贿选为总统,章时任上海《新闻报》主笔,撰文痛斥受贿议员。1924年11月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部总长。次年4月兼教育部总长;7月发行《甲寅》周刊,反对新文化运动。1927年李大钊蒙难时,章曾设法营救。1928年国民革命军光复北京后,因章系执政府之高级官员,曾被通缉,乃赴欧洲游历。1930年受张学良之聘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次年任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回沪执行律师业务。1934年任上海法学院院长。1937年4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居上海租界,不久前往香港,后赴重庆。从1938年6月起,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战后问题;“双十”协定签字后,毛因事滞留重庆,章乃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向毛进言。1946年回上海,续任律师;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4月,受李宗仁代总统委派与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刘斐同来北平,与中国共产党举行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双方代表草拟的协定,乃留居北平。继而去香港;6月致函程潜,劝说程、陈(陈明仁)起义。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1951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9年10月任馆长。晚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教研室讲授柳文。既而以其研究心得,集为《柳文指要》一书。
章士钊之政论文章,秀健峻洁,风格特异,虽议论纵横,而条理井然。是继梁启超“新民体”后又一新制。其于书法,早年不甚擅长,晚年则甚精于行楷与隶书,气质内敛、雍容醇正,自是高手。又其晚年曾刻意为诗,居重庆时,一、二年间,曾作诗数千首,洵为文坛奇迹。
作者简介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烂柯山人、孤桐、青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881年3月20日生。高级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章士钊著有《长沙章氏丛稿》、《中等国文典》、《为政尚异论》、《名家嵇古》、《甲寅杂志丛稿》、《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章孤桐先生南游吟草》等。译有《茀罗乙德叙传》、《情为语变之原论》。2000年2月,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了《章士钊全集》共10卷近500万字。1973年5月赴香港探亲,7月1日病逝香港,终年92岁。
媒体推荐
总序
余少时爱好柳文,而并无师承,止於随意阅读,稍长,担簦受学於外,亦即挈《柳集》自随,逮入仕亦如之,此集随余流转,前後互六七十年,为问余所得几许?余颇艰於自断。要之余平生行文,并不摹拟柳州形式,独柳州求文之洁,酷好《公》、《谷》,又文中所用助字,一一叶於律令,依事著文,期於不溢,一扫昌黎文无的标、泥沙俱下之病。余遵而习之,渐形自然,假令此号为有得,而余所得不过如是。人民建国以来,余只役上都,自公有暇,则汇合曩所辑录及陆续增补各稿,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依原集次第,逐篇加以说明,号日“体要之部。。体要者,谓《柳集》本体所有事,必须交代清楚也。下部赅括千年来之评论,分别项目,如政治、文学、儒佛、韩柳交谊种种,各归部居,严加分析,号曰“通要之部”。通要者,谓各即品目而观其通,得所会归也。於是统合两部,名之日《柳文指要》。指要者,亦即柳子所取於元冀文鬼谷子之词也。 以文字繁重,先写成上部,约五十万言,年老力衰,大欠洗伐,中间臃肿不协之处,随在都有。昔朱竹姹辑《明诗综》,去取不当,采证寡识,何义门讥其谬妄处,几於笑破人口,吾治柳文,功力宜不优於竹姹之综明诗,当世硕学,如认为有笑破口而竹姹我,何时获知,当即力事补正。夫学问者,不足之渊泉也,每当得一新解,不足之念,即習習然而至,数年之假,得以读《易》補过,企望之情,倍百恒品。
章士钊
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时年八十有四
编辑推荐
章士钊幼年在家读私塾。13岁时在长沙买到一部《柳宗元文集》,从此攻读柳文。16岁在亲戚家为童子师。1901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在此结识黄兴。后执教于朱启钤家私塾。1902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学军事。次年进上海爱国学社,5月任上海《苏报》主笔,由于该报连续登载章太炎等人的反清文章,7月被查封;8月他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又创办《国民日报》,建立大陆图书译印局。同年冬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2月,与杨守仁等在上海建立爱国协会,任副会长。因密谋起义被捕,后在蔡锷等人营救下保释。1905年入东京正则学校习英语。1908年赴英国入爱丁堡大学学法律、政治,兼攻逻辑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返国,次年春抵南京,受黄兴、于右任之邀,任上海《民立报》主笔,兼江苏都督府顾问;9月又与王无生另创《独立周报》。1913年为二次革命草拟宣言书,7月由孙中山任命为讨袁军秘书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1914年5月在东京与陈独秀等创办《甲寅》杂志,提倡共和,反对袁世凯;7月任欧事研究会书记。1916年5月肇庆军务院成立,任秘书长,并兼两广都督司令部秘书长;6月黎元洪继任总统,赴北京与黎洽商善后。1917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并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918年5月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次年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会议,当选南方代表。1921年春赴欧洲考察政治,翌年归国,任北京国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3年6月离京赴上海。10月曹锟贿选为总统,章时任上海《新闻报》主笔,撰文痛斥受贿议员。1924年11月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部总长。次年4月兼教育部总长;7月发行《甲寅》周刊,反对新文化运动。1927年李大钊蒙难时,章曾设法营救。1928年国民革命军光复北京后,因章系执政府之高级官员,曾被通缉,乃赴欧洲游历。1930年受张学良之聘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次年任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回沪执行律师业务。1934年任上海法学院院长。1937年4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居上海租界,不久前往香港,后赴重庆。从1938年6月起,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战后问题;“双十”协定签字后,毛因事滞留重庆,章乃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向毛进言。1946年回上海,续任律师;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4月,受李宗仁代总统委派与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刘斐同来北平,与中国共产党举行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双方代表草拟的协定,乃留居北平。继而去香港;6月致函程潜,劝说程、陈(陈明仁)起义。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1951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9年10月任馆长。晚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教研室讲授柳文。既而以其研究心得,集为《柳文指要》一书。
章士钊之政论文章,秀健峻洁,风格特异,虽议论纵横,而条理井然。是继梁启超“新民体”后又一新制。其于书法,早年不甚擅长,晚年则甚精于行楷与隶书,气质内敛、雍容醇正,自是高手。又其晚年曾刻意为诗,居重庆时,一、二年间,曾作诗数千首,洵为文坛奇迹。
目录
总序
上 通要之部
卷一 雅诗歌曲
卷二 赋
卷三 论
卷四 义门辩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子厚之《佩韦赋》,当然非无所为而作,此赋异常典重,中间称引古人之处,几占三分之二,其表明己志,在此一段:“纷吾守此狂狷兮,惧执竞而不柔,探先哲之奥谟兮,攀往列之洪休。曰沈潜而刚克兮,固谠人之嘉猷,嗟行行而踬踣兮,信往古之所仇。彼穹壤之廓殊兮,寒与暑而交修,执中而俟命兮,固仁圣之善谋。。据穹壤廓殊一语,可见此赋作於永贞失败以後。而子厚《与吕温书》云“自吾得友君子,而後知中庸之门户阶室”,此贞元末年事,又可见子厚於刚柔如何适中,中心盘桓甚久。其最後一段曰:“故曰:纯柔纯弱兮,必削必薄,纯刚纯强兮,必丧必亡。韜义於中,服和於躬,和以义宣,刚以柔通。守而不迁兮,变而无穷,交得其宜兮,乃获其终,姑佩兹韦兮,考古齐同。乱曰:韋之申申,佩于躬兮,本正生和,探厥中兮。哲人交修,乐有终兮,庶寡其遇,追古风兮。。文中韬义于中,服和于躬,及本正生和,探厥中兮,四语最为眉目。
元戴表元於子厚此赋有异议,於子厚所引古事中,擇洩冶、陈咸二例相间执。其辞曰:
吾读子厚《佩韦赋》,独不释於取舍之指,何其持心危, 择利審,惴焉夺於外,将不暇执其素,委躬而趋之也。且洩冶之争其君而死义也,安有义而可悲者?义不可悲,而不免於祸,非泄冶之罪也,而子厚罪之。陈咸在昏上乱臣之间,崛强自异,病在犹未能尽诚直耳,其触屏而拒教,君子何讥焉?而子厚讥之。充子厚之意,则拟之若何然後为刚耶?如此而刚者在所恶,则将出於如彼而柔者然後可耶?洩冶之争,非遇孔宁、仪行父,其君固能容之,陈咸不过不能久为要官,当是时不为陈咸之直,而以他过竟死者多矣,然则二子亦偶不幸耳,非谓其不能柔而刚也。世有所谓真刚者,加之以所不堪而不为之辞,予之以所不当得而不为之受,何者?其自处者定也。吾观子厚奇才盛气,言论雄峭,得君之浅,未覩著立何如,而平居与敌以下言,视施於所畏者,悾悾之气已少衰矣。子日:“根也欲,焉得刚?”欲之害刚,不必已甚,亦孰有大於利禄者乎?子厚悼苦谏之败名,惩直躬之失职,逃刚太过,逡巡不悟,而堕於党人之穽也,哀哉!吾故重惜子厚贤而有识,疏於刚柔之辨,不及详而择之也。
子厚述陈咸、洩冶之辞曰:。咸觸屏以拒训兮,肆损越而就陵,冶讦谏於昏朝兮,名崩弛而陷诛。。按前汉陈咸,其父万年尝病,召咸教戒於牀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怒。咸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遂不复言。万年死,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後以言石显事,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