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汪啓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338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594647
·条码:9787806594643
·版次:2003年4月第一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媒体推荐
序一
作者启明同志是四川大学博士。博士学位论文《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为赵振铎教授所指导,深受答辩委员会诸专家的赞赏,已经修订出版了。徵引周详,考证精当,实属对古代汉语齐方言系统而全面地研究的佳作,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现又将出版《漠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内容几徧及汉小学文献语言的各个领域,兼及文化、宗教、民俗等,其中部分篇章还舆学位论文相得益彰。作者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作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探讨,通过深入研究,不仅使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而且对同行也会给予许多启发。赵振铎教授为《丛稿》所作的序,对作者的治学精神和文稿的独特见解都作了允当而平实的介绍,读之令人信服。我曾忝列启明同志的硕士导师,深知他勤学覃思,博而能精。不仅热爱学术,而且擅长社会活动,窃以为这些都有可能使他的治学视野更广阔,目光更深邃。
我进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既而在高等学校从事所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直到退休,度过了50多个春秋。退休以後,仍随时翻阅有关专业书籍,求获新知。有时发现一些很有意义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也还对相关资料泛滥浏览,但要像启明同志那样,穷追深究,希望把问题弄得一清二楚,已是力不从心了。明徐渭有一幅题为《耄耋图》的画,画的并非耄耋老人,而是一只背向坐着的猫,旁边画了一只逍遥自在、毫无畏惧的老鼠。这种现象,就人世而言,正所谓“岁月不饶人”。启明同志风华正茂,我热切地期盼着他珍惜自身的优势,舆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2003年3月
李运益序於西南师范大皋
编辑推荐
文化模式决定着课程目标。所谓文化模式,是指在各文化领域中为一般人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及人类价值判断的标准。文化不仅是人类异于其它动物的象征,同时亦为区分不同社会的标志。同一民族文化下的人,常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政治信仰、宗教观念以及道德行为标准上,亦颇为相同,因而形成了足以表现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
目录
序一
序二
古合韵评议
《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有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韵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极重要参考书。有《六书音均表》附其後,其六类十七部之古韵,“同声必同部”,谐声表,支脂之分立,侯部独立,真文分部等均为不刊之论。“能发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说文解字注》804面,以下凡称引《六书音均表》,不再注出处)
《六书音均表》是段玉裁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他生活的乾、嘉时代,正是音韵之学人起的时代。古音学自吴械开其端,陈第、顾炎武、江永继其後,在他当世,又有戴震、王念孙、孔广森、钱大昕诸人,均着力於声韵之学。学者们在“以经证字”,“以字证经”时,如果“疑於义理,以声求之;疑於声音,以义证之。”(戴束原《转语二十章序》)当时的小学家们大都懂得了“学者不通古音,无以远稽古训”(朱筠《笥词文集·朱锡庚序》)的道理。大抵根底深厚的学者,都知道“训诂之旨本於声音”,“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序》)段玉裁本人也自幼“好声音文字之学”,他曾於乾隆二十五年(1761)至京,“得顾亭林《音学五书》读之,惊怖其考据之博”,始有意於音韵之学,直到乾隆四十年(1786)他的《六书音均表》最後定稿,古音研究初见成效,从乾隆四十一年起,方才着手注释《说文解字》。这就是说,段玉裁对上古音进行了九年的研究之後,才转入古义的研究的。段氏曾言:“於十七部不熟者,其小学必不到家,求诸形声难为功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六书音均表》,就没有《说文解字注》的成功。《六书音均表》於《说文解字注》,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果参照读之,则相得益彰。
《六书音均表》共分五表。一、今韵古分十七部表。二、古十七部谐声表。三、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四、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五、群经韵分十七部表。其中,第四表也就是他早期所著的《诗经韵谱》一书。是他古音分十七部的本证。第五表是他古韵分十七部的旁证。“三代以前无声韵之书,然《诗》三百篇具在”,三百篇即古代韵书。所以,在五表之中,第四、五两表足主要的。而第四表又最为重要。四、五两表足其他三表的依据。
一、古合韵和古本音
古人音与今音不同,陈第即已言及。段玉裁更引而伸之:“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他分古音(唐以前)为三期:“唐、虞、夏、商、周、秦漠为一时,漠武帝後泊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为一时()”这是我国第一次给古音分期。所谓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