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及消费结构的调整,消费者对PC的消费欲望已经从购买新整机变为购买硬件升级旧机为主。上周,在国家电子信息振兴计划的提振下,计算机硬件板块成交量为2301071股,较前一周上涨2.75%。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外硬件厂商的市场策略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原来区分明显的品牌定位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一线品牌将部分产品价格下调来抢占二三线品牌市场的现象。这将对国内PC业或形成大规模的冲击。
PC硬件消费升温
现在,很多消费者的电脑已经到了该更新换代的时候,但是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消费者又希望尽量节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选择更换已老化的电脑硬件,对电脑进行有限的升级。
近段时间,在DIY硬件市场上,除CPU由于缺货原因涨价以外,主板、显示器、显卡、硬盘等硬件产品均处于大幅降价的状态,这给那些需要购买零部件的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对于国内硬件厂商来说,除了经济的低迷外,硬件产品本身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事实上在进入新世纪后,PC硬件逐渐低成本化,国外硬件厂商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价格上都占据了优势,在市场上独占鏊头。
国外品牌优势明显
随着PC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价格也进一步降低,国外品牌加快了对我国PC硬件市场的“蚕食”力度。
以CPU为例,近日,AMD在北京正式发布45纳米羿龙II桌面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其性能提高达20%,运行时功耗降低40%,空载时功耗降低达50%。
除此之外,AMD全球产品市场总监Steve Zika表示,AMD对于用户的超频行为没有任何的限制,不仅限于高端产品线,将逐步在所有的产品线上把超频的限制全部放开。这对国内PC业或形成大规模的冲击。虽然说在处理器方面,“龙芯”已经起到了标杆作用。但是,在英特尔、AMD“横行”的时代,“龙芯”的作用极为有限。
而在国内厂商具有一定优势的PC硬件领域也受到了过外厂商的严重冲击。根据专业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发布的08年Q4数据显示,中国的显示器市场在这场经济寒冬中可以说是异常坚挺,出货量相对于前一季度和前一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已经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显示器消费市场。即使是这样,在显示器市场上,国内品牌也没有占据优势。
国产硬件需提升竞争力
目前我国号称世界水平的技术或产品为什么只能存在于实验室里?因为科研和市场的脱节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括“龙芯”等硬件产品都面临如何将实验室的产品市场化的问题。
事实上在目前国内众多的硬件企业中所“擅长”的均为产品制造这一环节。而品牌、设计、渠道、市场占有和资金流向均为外资企业所控制。虽然国内也涌现出一些类似京东方这样的国产面板厂商,但国内厂商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出货量的份额还不到5%,在技术上和国际厂商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市场上,国内硬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有限,本土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牢牢抓住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市场,打造适合用户的产品及合理的价格,努力开拓市场是当务之急。从长远来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是最终解决之道。(文/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