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1和115/116是目前我海军装备了远程防空导弹的四大“区域防空金刚”,可是俺总觉得它们跟国外的同类舰只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首先看下大连115/116:

首先,该舰并无四面相控阵,不能同时实现360度的全空域监视与制导,雷达必须旋转扫瞄,所以称其为“神盾舰”其实是比较勉强的,只是平老师为了吸引眼球想出的噱头。
不过神不神盾并非问题的关键,更严重的是,从照片上看,原机库顶上那个位置的”利夫“制导雷达受前方舰体建筑的遮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雷达盲区,虽然角度大小不得而知。若要拦截前方目标,则该舰必须转向,把舰身侧过一定的角度。这样就造成了战术上的不便,某些情况下也许会给整个编队的机动与阵形协调带来麻烦。

再看170/171,其四面阵倒是可以做到360覆盖,也没有射击方向上的死角。但是看看170和171舰模拟对抗的官方消息,大家想到了什么?
俺初看时觉得最奇怪的是,双方把反舰导弹打光了都奈何不了对方,我们为反舰导弹设定的抗干扰能力也太弱了吧?就算因为都了解国产反舰导弹制导头的技术参数而导致干扰连连成功,就象当年利比亚导弹艇发射的美制“鱼叉”反舰导弹被美军自己轻易干扰坠海是一个道理,可是模拟对抗不是因当针对敌人进行的吗?对抗中的反舰导弹各项诸如抗干扰能力的参数难道不应按潜在对手的标准设定?我军不至于会认为对手的美制反舰导弹也这么好干扰吧?
后来再一想,更觉得不对。170/171上最重要的武器系统就是海红9中远程防空导弹了,为何不动用这个“大杀器”,偏偏要全部依赖电子干扰和7管30炮?当对手拥有全球最强的电子战技术时,前者的效果并不可靠。而后者作为舰艇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能指望它拦截个把“漏网之鱼”,跟古代妇女为保贞洁而在帖身小衣下藏的那把匕首作用差不多——用它时就先做好“鱼死网破”的心理准备吧!于是剩下的结论就很可怕了:莫非170/171上的海红9恐怕真跟网上的某些传言差不多:作为一种陆基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变种”,它没有拦截超低空、特别是掠海导弹的能力?!再看《兵器知识》上专家访谈中的一段话:
记者:从防空角度讲,170、171及有些舰艇只装中远程防空导弹,然后就是7管近防炮,略掉了中近程和点防御导弹.这与世界上多数区域防空舰一致。如“金刚”、“伯克”、韩国KDX一3都只装“标准2”,45型、“地平线”也都只装“紫菀”,只有西班牙F一100和荷兰LCF及德国F一124是同时装了“标准2”和“海麻雀改”。如何看两种方案区别?
专家:总体来看我倾向专用防空舰只装备一种远程防空导弹即可,既然导弹射程远.那么理所应当涵盖了中程对空防御,而且这样简化了后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海麻雀改”是一种点防御舰空导弹,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中程防空导弹,而“现代”级上的SA—N一7/12才应该算是中程防空导弹。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个人也倾向防空舰的末端反导应该采用“弹炮结合”,也就是说装备一种近程点防御防空导弹。我很喜欢俄罗斯的“通古斯卡”和美国的“海拉姆”系统。其实“前卫”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经过技术改造可以很容易的上舰.扩大海军反导的最大范围。
如果一种区域防空导弹的最小作战高度在500米以上时.就只能对付飞机。这一说法当然未见得是实际情况。但即便不是,它对低空的反舰导弹拦截效能也应该不如点防御导弹高。
从以上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HH9无法对付掠海反舰导弹,170/171身边一定要有“保姆”,也就是说,它要靠编队中其它舰艇上的海红7和HH16一类点防空导弹来保护。官方消息中那种单舰对抗式的演练在实战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当然,现代战争本身打的就是系统之战,过份追求纯粹的所谓“单舰作战能力”并无太大意义。可是作为一艘高价值的大型舰艇,自身防护能力上的不完备却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缺陷。海红7并无同时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以斯基利为基础研制的HH16虽然目前仍在保密中,但我们恐怕也不能对其性能寄以太高的期望。在可能面对强敌短时间内多批次的反舰导弹攻击的情况下,也许周围这些护航舰艇自身都难保,又怎能奢望它们能随时分出几个火力通道来保护170/171?如果这次替170/171挡了导弹,自己却被打沉了,下一波导弹来袭时又咋办?

海拉姆也是一款相当出色的反导利器
相比之下,外军的同类防空舰的自身防护能力就强多了。以美、日、韩等及欧洲诸国的区域防空舰为例,它们的标准II和紫菀15/30中远程防空导弹本身就有拦截超低空反舰导弹的能力。其次,美制MK41垂发装置中可混装当今的点防御导弹之王——ESSM。最后,它们还可选装“海拉姆”轻型防空导弹,其高达21枚的待发弹量及发射后不管的特性可同时抗击数枚反舰导弹的攻击,而不至于象170/171那样,两门多管近防炮撑死了也就能拦掉两枚反舰弹。
专家其实说的也不对,ESSM拥有极强的点防御能力,但从其射程看可是不折不扣的中程导弹!实在是让人流口水……
如果以上推论成立,那么唯今之计,要么对HH9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具备拦截超低空及掠海目标的能力,要么尽快推出“中华MK41”、“中华ESSM”和“中华海拉姆”(抢一句平老师的台词),尤以后者更为重要。因为象HH9这样体积庞大而又昂贵的中远程防空弹还是专门负责中远程防空的好,近距拦截一类的活交给有设计上有针对性的小弹,经济上更合算,性能上也更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