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扩编,迎接航母时代来临
先看一则消息:
南航某旅双拥慰问品使用公开透明
本报海口3月10日电吴文漂、吴志毅报道:昨天上午,南海舰队航空兵某旅对各基层连队春节期间接受地方各级政府慰问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登记和公布的情况来看,所有慰问品已全部按要求登记造册,逐条逐项公之于众,并详细注明了管理使用和发放情况,就连社区街道办慰问的几箱糖果、烟酒也全部进行了张榜公布。近几年来,这个旅不断完善和规范连务公开工作,端正了部队风气,维护了官兵的利益。
海军航空兵,以往编制中只有航空兵师或者航空兵独立团,没有旅这一级编制。有旅一级编制的只有雷达兵。
报道中的这个南航航空兵旅,有新组建和扩编两种可能。我倾向于扩编,即原来的舰载机团扩编为舰载机旅。因为南海舰队增添了四条新型驱逐舰和即将入役054型护卫舰,都能停舰载机,团的编制已经不够,扩编满需要。当然眼下还是直升机,但未来还有航母,需要固定翼舰载机,舰载机团扩编为航空兵旅,可以先组一个固定翼舰载机大队训练起来,瓦良格可能就是“先行官”。
欢迎有兴趣的,对我国自造航母和未来海军建设发表意见。
最近的海上力量调整
人民海军最近把几艘老的053型护卫舰给了武警海警,这与造航母相应,拉开了中国海上力量重组大幕。
未来近海海海域警戒和纠纷处理,就交给海警了。海军至少也是官领海以外的事情了,第一岛链以内由护卫舰、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舰等轻型舰艇负责,051型、常规潜艇作为后盾也可以介入;潜艇、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未来还有航母,作为面向远洋的作战舰艇群,担负“任务作战”职能,这个任务是慢慢向远洋渗透。人民海军走向远洋的第一步目标,是“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战略通道,要在那里显示存在保障这些海域的安宁,维护这些地区“和谐”。
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与美军的海上霸权有抵触,中国不会主动去触犯美国海军,只是消除它一家独大的优势。中国的核潜艇作为海上机动作战力量,构成对美国本土的威胁,这是我远洋舰队的“铁砣”。
第一艘应该怎么样的航母
我个人倾向于;第一艘航母,以中型为佳,不要小于六万吨;动力方面,最好是核动力,这方面我们有二十多年核潜艇的研制经历,技术储备应该还是有的。
Quote:
引用第6楼rayz1010于2007-03-1212:06发表的:
漏首开新贴,没抢到沙发,板凳!
对于航母,中国有中国的需求,和美国全球海域控制是不一样的,从而需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技术要求。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某些通用参数和美国去比,就有点误入歧途。中国的航母,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杀手锏。
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的航母,最主要的任务有那些,从这些需求出发,最关键的设计参数需要有什么,或者更进一步,这些设计参数都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满足海军的需要。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
我觉得我们搞航母,从需求上说,要立足于自己“为什么需要”航母,不要单纯去和人家比功能。如果说美国航母立足于全球威慑,那么我们航母不是为了威慑谁,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海权和海洋利益,维护我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海洋安全、海洋领土的完整。美国式的大编队航母群,成本太高,我们不能搞那种把航母完全当作“海上移动机场”,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象陆军野战防空也是要有的,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后,编队群就小多了。
在航母制造过程中,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主,但是要有所为,攻克几个技术瓶颈,象弹射不知能否走出蒸汽弹射的老套路,来点创新。通过制造航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冶炼、机电、机械、动力等重工业水准,从而在民用领域形成新的竞争力。寓军于民,军民产业一体相得益彰,将军备建设与民用工业发展捆绑发展,形成新的良性运行机制,使我国武器装备建设能够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Quote:
引用第9楼cai960于2007-03-1212:51发表的
一点粗浅的认识:
从航母的使用任务来看,航母属于远程载机的平台,从维持战斗力的角度考虑,当然是越大、越重越好。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在中国海军进入远洋以前,中型航母比较适应现阶段的需要,同时风险较小。中型航母-中型载机的搭配比较适合在南海、东海的战斗任务需要。大型航母-大型载机的搭配比较适合走向远洋以后,至少也要进出印度洋、太平洋才行。在中国海军完成大型化以后,中型航母可以放在中型海区,维持在中型海区适度存在的需要。如阿拉伯海、波斯湾、马六甲,作为前沿部署和早期预警的需要。
关于航母的技术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舰载机的技术指标。为了在安全范围以外打击敌人,大型航母至少需要1000-1500海里的防空范围,中型航母也需要800-1000海里的防空范围。舰载机是小事,航母的安全是大事。所以长航时、大航程的舰载机是重点考虑范围。要想飞机做得不太重,又能长航时、大航程的话,就必须省油、机身必须轻。省油就要有好发动机,机身轻就要在材料学方面有突破。这也是有关部门技术攻关的重点。再一个就是无人机。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无人机只要航程长,航速不一定要很高,战时前沿24小时不间断部署,每个方向配上2-3架,循环接替,形成互联网络,就可以起到远程预警和前沿攻击的双重作用。一旦发现目标,无人机就可以用自身携带的导弹进行反舰/反潜/防空攻击,虽然不一定能击沉大舰,但能有效的打乱敌人的战斗部署和原定计划,同时给我方的有人战斗机以充分的准备时间。如果我们的航母拥有20-30架这种无人机的巡空、储存能力,对美国的航母就会形成有力的不对称战斗优势。
.......
航母是进攻性武器,美军航母把自身安全交给编队,所以航母群搞的老大,如果执行作战任务编队配齐,一个航母群价值上百亿美元。我们没必要玩那样豪华舰队,够用就行。适当装备一些自卫武器,就可以减少编队舰艇。再则美国全球巡弋,航母在海上时间长,补给品装得多,我们在可见的二十年里,充其量也就“两洋”逛逛,海上巡弋时间不会那么长,舰上可以留下一点空间装点蛋蛋,防空弹尤其需要。
航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受制于舰载机。先买苏33不失为一个方案,长久之计,在未来四代重歼设计中,应该有一款适合登舰的双发。在眼下这段空档,是否引进33流水线,还是歼十一基础上,作些改进?
航母上要配备一定的无人机,没问题。但也不能太多,目前无人在打击费效比方面还是不能与有人机比肩,在天气恶劣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否则有限空间挤占了,有人机就少了。无人机目前主要应该承担前沿侦察、数据传递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