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应该怎么样的航母
我个人倾向于;第一艘航母,以中型为佳,不要小于六万吨;动力方面,最好是核动力,这方面我们有二十多年核潜艇的研制经历,技术储备应该还是有的。
我觉得我们搞航母,从需求上说,要立足于自己“为什么需要”航母,不要单纯去和人家比功能。如果说美国航母立足于全球威慑,那么我们航母不是为了威慑谁,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海权和海洋利益,维护我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海洋安全、海洋领土的完整。美国式的大编队航母群,成本太高,我们不能搞那种把航母完全当作“海上移动机场”,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象陆军野战防空也是要有的,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后,编队群就小多了。
在航母制造过程中,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主,但是要有所为,攻克几个技术瓶颈,象弹射不知能否走出蒸汽弹射的老套路,来点创新。通过制造航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冶炼、机电、机械、动力等重工业水准,从而在民用领域形成新的竞争力。寓军于民,军民产业一体相得益彰,将军备建设与民用工业发展捆绑发展,形成新的良性运行机制,使我国武器装备建设能够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航母是进攻性武器,美军航母把自身安全交给编队,所以航母群搞的老大,如果执行作战任务编队配齐,一个航母群价值上百亿美元。我们没必要玩那样豪华舰队,够用就行。适当装备一些自卫武器,就可以减少编队舰艇。再则美国全球巡弋,航母在海上时间长,补给品装得多,我们在可见的二十年里,充其量也就“两洋”逛逛,海上巡弋时间不会那么长,舰上可以留下一点空间装点蛋蛋,防空弹尤其需要。
航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受制于舰载机。先买苏33不失为一个方案,长久之计,在未来四代重歼设计中,应该有一款适合登舰的双发。在眼下这段空档,是否引进33流水线,还是歼十一基础上,作些改进?
航母上要配备一定的无人机,没问题。但也不能太多,目前无人在打击费效比方面还是不能与有人机比肩,在天气恶劣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否则有限空间挤占了,有人机就少了。无人机目前主要应该承担前沿侦察、数据传递等任务。
我也很关注,但目前攻击力强的,不是专用无人机……放到舰上很占地方的……专用的攻击无人机,前几天看电视,以色列又搞出一款,好像能携带四枚对地攻击导弹,咱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还差一点。重视无人机作用,我也赞同,就是目前配置不能影响有人机的数量。
其实我国有了航母以后,海洋战略如何布局,尤其在太平洋(包括太平洋中东部,南部)、印度洋如何显示存在,很值得研究。要预计好在台湾尚未收回的情形下使用航母,还有应该在海外哪些地区布点,完全没有海外的基地,和平时期好办,到作战时远洋补给会有问题。航母开创大国海洋外交,这方面我们还是空白。
海军航空兵,以往编制中只有航空兵师或者航空兵独立团,没有旅这一级编制。有旅一级编制的只有雷达兵。
报道中的这个南航航空兵旅,有新组建和扩编两种可能。我倾向于扩编,即原来的舰载机团扩编为舰载机旅。因为南海舰队增添了四条新型驱逐舰和即将入役054型护卫舰,都能停舰载机,团的编制已经不够,扩编满需要。当然眼下还是直升机,但未来还有航母,需要固定翼舰载机,舰载机团扩编为航空兵旅,可以先组一个固定翼舰载机大队训练起来,瓦良格可能就是“先行官”。
人民海军最近把几艘老的053型护卫舰给了武警海警,这与造航母相应,拉开了中国海上力量重组大幕。
未来近海海海域警戒和纠纷处理,就交给海警了。海军至少也是官领海以外的事情了,第一岛链以内由护卫舰、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舰等轻型舰艇负责,051型、常规潜艇作为后盾也可以介入;潜艇、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未来还有航母,作为面向远洋的作战舰艇群,担负“任务作战”职能,这个任务是慢慢向远洋渗透。人民海军走向远洋的第一步目标,是“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战略通道,要在那里显示存在保障这些海域的安宁,维护这些地区“和谐”。
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与美军的海上霸权有抵触,中国不会主动去触犯美国海军,只是消除它一家独大的优势。中国的核潜艇作为海上机动作战力量,构成对美国本土的威胁,这是我远洋舰队的“铁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