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DF-15封锁冲绳嘉手纳机场(献丑啦!)
以前总是听台湾方面搞什么“兵棋推演”,往往嗤之以鼻,最近看了一本由杨南征先生撰写的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兵棋,由此引发了兴趣并转变了态度。

以前中华军备进行过中日东海之战推演,不知结果如何。现在我班门弄斧,也推演一下,顺带讲一下我对兵棋设计的理解,供大家批判。
入门级,我选择了最简单的课题:DF-15封锁冲绳嘉手纳机场。
双方参加推演的兵力是中国二炮的导弹旅、美国的“爱国者”和机场抢修队。
为什么选择嘉手纳而不选择台湾的某机场呢?因为自从有了WS-2D,就没有推演的必要了。
第一个难题就是数据。各国军方肯定也搞推演,但绝对保密,就是因为其中的数据是绝密的,比如DF-15的CEP、“爱国者”的拦截概率、机场抢修队的能力等。作为民间人士,只能根据公开的资料估计。
DF-15突击嘉手纳,作战过程相对简单,就是一方攻击,一方拦截抢修。
作为攻方的二炮可以有一些战术组合:
第一轮,先以一定数量的导弹搭载钻地弹头,攻击嘉手纳两条跑道;
第二轮,以一定数量的导弹搭载子母弹头,攻击和第一轮相同的区域,以杀伤美国机场抢修队;
第三、四轮重复第一、二轮。
作为守方就是尽可能维持机场正常使用。
攻击开始了!
开始推演后遇到了二个问题:
第一、如何判断DF-15突破“爱国者”的效果?
传统的兵棋,以掷色子决定交战结果,比如两人相互射击,条件完全均等,以掷色子判定交战结果,这虽然有局部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的结果却必然会体现出必然。
兵棋推演中利用概率判定交战结果,同时也不排除偶然性,就是兵棋推演的一个核心。
“爱国者”拦截弹道导弹的成功率说法很多,我采取最常见的说法:在海湾战争中,“爱国者”拦截“飞毛腿”的成功率是63%。考虑到DF-15和“爱国者”的同步进步,在这里依然采取这个数据。
具体的做法是以电脑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模拟一次DF-15与爱国者的交战,大于0.63即判定突防成功。
第二、如何判定突防的DF-15命中?
这是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因为DF-15的CEP是绝密数据,我只好设定为100米。跑道宽大概在100米左右,DF-15落在这个区域的概率是50%。
具体的做法是以电脑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模拟一次DF-15落地弹着,大于0.50即判定命中跑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电脑产生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只是近似均匀分布,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好了,可以开始第一轮推演了:采用对两条跑道各5弹攻击,结果2枚突防,1枚命中。
在这里遇见第二个难题,是否接受特别不符合统计规律的模拟结果?
还是应当接受的。推演与运筹不同的就是承认随机性的巨大作用,如果大量的重复模拟,必然会接近统计规律,但是就掩盖了随机性的作用。在兵棋推演中随机性的作用在于,一旦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并导致结局的彻底改变,正好说明这个小概率事件必须受到高度关注。比如,司令部被偷袭是小概率事件,不过一旦发生了就会导致战局大变,恰恰说明了必须高度关注指挥机关的安危。
既然模拟10弹攻击失败,改为对两条跑道各8弹攻击,模拟结果:5弹突防,一条跑道中2弹,一条中1弹。
第二轮:对美国机场抢修队的打击
设想在第一打击后机场抢修队开始进场,DF-15开始第二轮打击。
由于使用子母战斗部杀伤软目标,可以认为在100米以外的落弹同样具备杀伤能力,因此命中概率提高到70%,这个杀伤包括人员、装备、心理威慑等方面,归纳为抢修能力。
具体做法是,产生一个随机数,大于0.3就判定命中;以正中抢修队中心杀伤60%为基础,乘以相应的随机数即判定消灭敌机场抢修能力。多枚命中有一个递推的计算过程。
模拟结果:对两条跑道上的两只机场抢修队各5弹攻击,3弹突防成功,一队损失2%,一队损失56%。
再往下就不推了。
我说的很复杂,实际上就是利用电脑的RAND()函数,在技术处理上还利用了INT()函数和一些算术公式。
兵棋推演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复杂。
比如封锁嘉手纳机场这个问题,攻方可能不仅有DF,可能还有巡航导弹,同时守方还有各种反击措施,这样一来这个兵棋系统就复杂了。
还有就是大量的数据,一旦某个数据变化,推演结果就很不同。
实际的效果也影响推演结果,比如爱国者拦截了所有的DF,但是在导弹来袭警报未解除之前,F-22A是否会冒险出动?
从图片上看,嘉手纳两条平行的跑道,对于防御方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诸如此类……..
因此,设计一个兵棋推演的最大难题是,尽可能的考虑到所有的相关因素。
想到此,我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