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知道PLZ45存在的时间恐怕比天朝绝大多数军迷们都早。记得第一次看到它和我国制造的牵引式45倍径榴弹炮还是在广州书摊上买到的台湾杂志《军事家》里,时间是在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不久。而且同一本杂志的最后一页上登了中国即将从俄国进口苏27的消息,当时的感觉又是震惊又是狂喜,一是没想到中国即将拥有苏27了,二是没想到中国已经拥有了外形如此“洋气”、性能又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火炮——当初海湾战争开始前各报纸杂志上铺天盖地的介绍双方装备的文章让人特别郁闷,因为伊军的装器装备都比天朝要好得多。当时伊拉克依靠布尔博士帮助自制的“马季农”和“法奥”火炮让俺自卑了许久,没想到天朝也根据布尔博士的技术搞出了自己的45倍径!然后接下来的几年里俺就一直屁颠屁颠地等着我军批量装备PLz45和45倍径新炮的消息传来。结果若干时间之后苏27果然飞进了中国,然而新炮却一直无声无息,直到若干年后《兵器知识》首次在国内报道了它,然后又一段时间后传出了该炮出口科威特的消息。当年俺可是为此伤心了很久。以前一直以为原因是PLZ45太贵,而且技术不成熟,所以我军想等科威特尝过螃蟹、该系统技术成熟、完善之后,我们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了,再逐步装备,只不过就再这几年间52倍径身管技术流行了,导致我军直接跳过了45倍径时代而已。然而看过[战场文集7]后才发现,原来45倍径身管从一开始起就存在着固有缺陷,而且我军只怕很早便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火炮身管长度和药室容积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比例公式。设计人员首先根据火炮性能指标确定装药量,确定药室的体积。1960年代美、英、西德、意大利四国制订了北约标准的“四国弹道协议”,确定了药室容积和身管长度的最合理比值,由此确定了当时技术条件下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最佳内、外弹道性能。西方新研制的加榴炮的药室容积和身管长度必须符合协议中规定的比例参数。1970年代,上述国家先后提出了从45到58倍径的数种不同的方案,不幸的是,最先成熟的布尔博士提出的45倍径方案。
而实际上,这一倍径是有缺陷的。相对于23.5升的容积,45倍径的长度过小,并不符合“四国协定”中规定的理想比值。其具体后果就是发射药不能全在炮膛内充分燃烧,而是会有一部分随弹丸和燃气一起冲出炮口,产生强烈的炮口焰和冲击波,对火炮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加上每次未充分燃烧的发射药量不可能相同,造成弹丸初速不一。而在中、英、西三国联合研制的203毫米巨炮上,这个问题更为严重,甚至引发过事故。
后来还是英国佬首先提出将身管加长到52倍径,沿用原来的弹丸和发射药时虽然最大射程仅提高了1公里,但内弹道更趋合理,弹丸的散布精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而更为精彩的是,文中后面的注释中提到,天朝的新炮(无疑就是传说中的04式)采用的是54倍径而非52倍径,这说明俺们对大口径火炮技术的掌握与理解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可以作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抛开外军的标准,走自己的路……
看来,我军早就知道PLZ45以及其它几种45倍径牵引炮的固有缺陷了,所以仅象征性地装备了一个单位。不过这显然并不妨碍我们用它继续去忽攸其它国家的钱。不过时至今日,PLZ45的出口机会恐怕已经不大了,毕竟全球都已进入了52倍径的时代,下一步得看新一代的外贸产品——05式自行榴弹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