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随着作战经验的增加,盟军飞机损失越来越少,重型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掩护实力大大加强,对柏林、斯图加特、达姆施塔特、弗赖堡等德国城市再一次进行了最猛烈的袭击和轰炸。1945年2月中旬,德累斯顿之战达到了阶段轰炸的最高峰。从2月13日夜到14日凌晨,800架英轰炸机向城市中心猛烈投下65万枚燃烧弹,2.7万所民宅、7000幢公共大楼倒塌,数以万计的平民被炸死。虽然关于遇难人数众说纷纭,但这场火焰风暴和汉堡、广岛大火一样,给城市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继德累斯顿之战后,英军又成功炸毁了维尔茨堡、拜罗伊特、乌尔姆等一些古老的德国城市。人口仅为6万的普福尔茨海姆城在2月22日的一次空袭中就有2万平民遇难。
3月初,丘吉尔建议哈里斯立即停止“面积”轰炸,元帅被迫服从了。
和平的“保证”
战后几个月,战胜国的首领们早已忘记战争摧毁的城市,而是争先恐后地瓜分起战败国。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于摆脱轰炸德累斯顿和其他几十个城市的责任。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不是他亲自施令轰炸似的。
后失宠的阿瑟·哈里斯元帅战后写了一本名为《战略轰炸》的书,在书中他特别指出:除了埃森战役,其余战争时间里,英皇家空军轰炸***没有将某一工厂作为袭击目标,即使成功毁灭了一个企业,也被我们看作是附加的成绩。而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市中心的毁灭,因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的炸弹就越容易摧毁整个城市。
战争期间,英军向德国城市共投下9.5亿枚炸弹,重达43万吨。
说到丘吉尔的灭德国人民士气的战略决策,它非但没有加速战争胜利的到来,反而拖延了战争的结束。
遭到盟军轰炸的柏林
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美英两国都不断地为自己的劣行辩护。1964年,美国空军退伍中将艾拉·伊克尔这样说:“对于美英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时牺牲的13.5万德累斯顿人民,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没忘记战争的始作俑者,并且对在美英空军顽强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牺牲的500多万平民再次表示惋惜。”而英空军罗伯特·桑德比元帅的语气比较缓和:“没有人会否认,德累斯顿之战是场悲剧。这是因残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场骇人灾难。1945年春天的这场袭击不是一场恶战,虽然盟军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袭的巨大破坏力。”(按:卑鄙无耻,英国是二战的另一个挑起国——曾节明)英军元帅的这种幼稚说法其实是在为其全面轰炸德国辩护。要知道,正是“城市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不是城市的废墟。”引自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富勒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