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1910-2003)上将,英姿儒雅,文采风流,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之士无不为之钦服倾折。
家父吴佩之告余: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是时张爱萍将军由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接任四师师长。
张爱萍将军有“座右铭”曰:“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张爱萍将军才思敏捷,殊出意表,凡来往公函,当日事,当日毕。持笔濡墨,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者,亦有添改至数十百字者,如疾风扫落叶,顷刻而尽。有时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接电话,一边听汇报,三者均不误也。
张爱萍将军原则性强,风骨卓然。1964年夏,张爱萍将军至甘肃酒泉原子弹基地视察。基地领导请示,林彪1960年10月来基地视察过,基地准备拨30万元为林彪修纪念亭。其时,林彪正红。将军闻之,果断曰:“没有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棒厂呢!”1975年某日,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召见张爱萍将军。王洪文对将军言:某人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而将军返回后在审定造反派头头调出名单时,于该人名字旁,毫不犹豫批曰:“同意。”
张爱萍将军书生气斐然,衣着整洁朴素,凡补丁处亦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将军能于黑夜中起草战斗文书,无需烛照,且行距相等,字距均称,从不漏字、叠字。故有“摸黑清”、“一遍清”之誉。
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将军曾任“抗大”四大队教员。四大队又称学员队,学员均来自全国各地之知识青年。将军上课,从无讲义,随问随答,引经据典,文才飞扬。如,有人问张爱萍将军:“你的具体职务是什么?”将军答“红军战士!”即反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战士吗?”即自答:“战士,顾名思义就是战斗之士。”即阐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乃战士之本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战士之胸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乃战士之胆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乃战士之情怀;‘能百能千而不厌不倦’,乃战士之追求。”即总结:“我愿与同学们一起在我工农红军最高学府,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把自己锻炼成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言罢掌声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