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海上较量由来已久
中美围绕着军事测量船进行的侦察与反侦察较量时有发生。其中最有名的是2002年9月,经常在中国附近海域出没的美军“鲍迪奇”号测量船闯入中国黄海专属经济区海域从事监听、侦察等间谍行为。中国海军及海监部门的舰艇和飞机至少实施了6次“拦截”和“尾随监视”,并数次发出信号要求美舰停止作业、离开这一海域。但是,“鲍迪奇”号竟然置之不理。而实际上“鲍迪奇”号当时正在距离中国海岸约60海里的海域进行海底地形绘图,同时用拖曳式声纳实施水下监听作业。在多次警告无效后,一艘正在附近海面上作业的中国渔船“碰巧”撞上了“鲍迪奇”号的拖曳式声纳,并将声纳上的水下听音器撞飞。监听不成的“鲍迪奇”号只好离开了黄海海域,驶回设在日本的基地进行维修。据中国海监部门统计,这次监视与反监视的“斗争”长达23天。
2003年美国海军测量船“黑森”号和美国海军电子侦察船“常胜”号相继未经批准进入中国管辖海域;2004年美国海军“常胜”号和“成效”号测量船闯入黄海、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2005在东海、黄海,中国海监对非法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进行调查活动的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玛丽?西尔斯”号和美海军海洋调查船“约翰?麦科唐纳号”进行了监视、驱离;对进行侵权作业的美海军双体水声监听船“忠诚”号实施了为时2小时的海空联合监视和后续7天的海上跟踪监视,向其严正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监视与反监视还在继续
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的情报侦察活动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美国等国家在中国附近海域的军事测量活动一直无所顾忌、甚至呈上升趋势。
除了水面舰船,专门针对中国潜艇的美军水下探测船停靠日本港口的次数也年年增加,2004年有23次,2005年有32次,2006年截至8月已达26次。近年来日本“白凤”号、“白岭”号、“拓洋”号、“昭洋”号测量船也在加大对中国海区的侦察力度,俄罗斯等国的测量活动也时有发生。
对此,中国当然要捍卫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2006年海洋执法公报》披露,中国在东海建立定期维权巡航制度,“显示了我国政府对该海域管辖的能力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