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8年,齐赫文任苏中、俄中友协会长。此后至今,他一直是俄中友协名誉会长。
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对本刊记者说,对于俄中双方而言,最重要的是,现在两国领导人能够定期举行会晤,并通过谈判方式解决所有问题。他对于2001年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两国为发展合作而建立的各种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还将俄中互办的“国家年”称作两国交往过程中“史无前例的”活动,并希望今明两年双方举办的“语言年”活动也能够有助于增进彼此友谊。
“目前,在所有方面,我们(两国)的关系都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上升期。”齐赫文提高了声调,语气坚定地说。

【欧福钦:遍访中国三代领导人】
“我觉得,邓小平很睿智,因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尤其需要国家调控。可惜的是,苏联70年间,我们没有保存住全国人民辛苦创建的财富”
1953年3月,27岁的弗谢沃洛德·奥夫钦尼科夫平生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位苏联《真理报》的记者,从此将个人命运与两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2009年9月,已是满头银发的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称自己为“幸运的人”,原因是,“不仅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而且还结识了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
周总理亲自安排采访
初到北京的奥夫钦尼科夫,在王府井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安顿下来。他的居住条件一般:窗上蒙着窗户纸,屋子里要用炉子烧煤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