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60年:四位亲历中俄60年风雨的核心人物(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那年冬天很冷。日本占领军宣布封闭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不许人员外出。当时生活很艰难。父母不许我在院子里玩,因为害怕把地上的积雪弄脏---总领事馆日常饮用水主要就靠这些积雪。直到法国驻哈尔滨总领馆派人送来食品,我们才度过了那个漫长的冬天。”他回忆说。

未了的夙愿是找到和毛主席的合影

1956年4月,罗高寿从莫斯科东方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后,在熟悉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

当时,这个苏联小伙子在中国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当翻译。那年夏天,他陪同苏联政府卫生部一位副部长在中国考察。一个半月间,两人先去武汉,然后沿长江往东又去了许多城市和农村,主要调研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情况。由于疫情严重,罗高寿和副部长两人同时闹肚子。回北京后,罗高寿瘦了12公斤,副部长瘦了8公斤,大家几乎认不出他们了。

1958年1月,罗高寿开始在苏联驻华大使馆任翻译。1960年11月,苏联驻华大使馆举办招待会,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3周年,这是一次让他终生难忘的活动。

“中国外交部事先通知大使馆,出席招待会的中方最高级别嘉宾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招待会快开始时,契尔沃年科大使和我在楼下等候。不一会儿,周总理的车来到大使馆门口。他一下车就悄悄对大使说,10分钟后毛主席也要到大使馆来。”

这个消息让大家感到格外兴奋和紧张,因为毛主席从不参加外国大使馆举办的礼节性活动。当毛主席和契尔沃年科大使在二楼白厅交谈的时候,其他国家的大使们纷纷往前挤,想要近距离目睹伟人的风采。

罗高寿至今仍有一个夙愿未了,就是希望找到当时自己与毛主席的合影,“我知道这很困难,但我很想得到照片,因为这些照片太珍贵了”。

中苏关系最低潮时,“使馆周围全是红卫兵”

1969年3月,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罗高寿再次来到中国,任驻华大使馆参赞。

当时,中苏两国关系处于最低潮,罗高寿形容当时北京“很不安宁,使馆周围全是红卫兵”,有大约9个月的时间,外交官们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带家属。

同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回国途中在北京停留数小时,与周恩来就边境问题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

罗高寿参加了这一历史性会谈,并成为以后双方进行边境问题谈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随后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就率团来北京谈判,罗也参与其中。

第一頁    上一頁    第9頁/共1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