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60年:四位亲历中俄60年风雨的核心人物(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罗高寿:60年代发生的许多问题,原本可以避免】

腿脚不便的罗高寿拄着拐杖,一边蹒跚前行,一边还打趣地引用邓小平的名言自言自语道:“胆子要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在中国,如果提起伊戈尔·罗加乔夫,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是谁;而如果提起罗高寿,不说家喻户晓,但至少是一代中国人熟悉的名字。

由于2008年9月因车祸受伤,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减少了。中俄建交60周年之际,《望东方周刊》记者原本得到了与老人面谈的机会,但终因他的健康原因而未能如愿。为了还原罗高寿在中俄关系的历史坐标,记者翻开了以往的采访记录。

中文名字继承自父亲

罗高寿的父亲阿列克谢·罗加乔夫是一位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汉学家兼外交家。他最早把中国古典名着《水浒》和《西游记》,以及鲁迅的《祝福》、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马烽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作品介绍给俄语读者。

阿列克谢·罗加乔夫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罗高寿。这个美好吉祥的名字,后来被他的儿子沿用,并且成为了中俄友谊的一个符号。

2004年7月,时任俄罗斯驻华大使的罗高寿,在对本刊记者谈起与中国的渊源时说,自己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热爱“都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

罗高寿一出生就在中国生活。1932年,刚满一个月的他跟着母亲来到新疆,与正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苏联总领事馆任职的父亲团聚。1936年,他又跟随父母到了哈尔滨的苏联总领事馆,那时的哈尔滨和整个东北已经被日本占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8頁/共1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