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鸟粪,已经形成了富含磷质的砂矿资源,是绝好的天然肥料,在欧美广受欢迎。根据当时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东沙岛上的磷质矿砂居然厚达15-20英尺。
这个巨大的鸟粪金矿,无意间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日本商人西泽吉次,1901年因商船遇风暴偏离航道,飘到了这里,发现了岛上磷质矿砂。次年,他率船前来大量挖掘,运到台湾贩卖。这是他从东沙岛攫取的第一桶金。
西泽吉次决心大规模开发东沙岛。日俄战争结束后,1907年夏,西泽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他在东沙岛的南端,用废木料建了一个码头,并修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小铁路,还通上了电话、水管,建立了淡水厂,盖起了日式办公室和宿舍。他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竖起了日本的主权木碑。
在西泽留下的文献中,详细记录了开发东沙岛的筚路蓝缕,但他故意略去未说的是:在这块“无主荒地”上作业的中国渔民,被他用暴力强行驱赶,不服从的中国渔民,甚至连渔船都被捣毁。岛上的海神庙、兄弟所等也被尽行拆毁,而数百座中国人的坟墓均被掘开,西泽将骸骨尽行烧化,扔入大海。
这一年冬天,日本军舰也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
英国人的警报
大清的反应是相当敏锐和迅速的。两江总督端方首先得到消息,他在1907年9月底迅速向外务部报告了该情况,并明确指出:“凡闽粤人之老于航海者及深明舆地学者,皆知道该岛为我属地。”
同时,端方也将情报电告两广总督张人骏,并强调此岛“确是中国之地, 不可置之不问”。
外务部立即致电张人骏,请他火速查清。但张人骏发现,根据外务部所提供的经纬度,“该处汪洋一片并无岛屿”,而且离广东十分遥远,很难声明是广东的辖地,最为关键的是,广东还没有可以远洋航行的舰船。他请求外务部协调南洋舰队派舰前往调查。
查清该岛的位置是当务之急,但中国的文献记载,对海域十分粗阔。一年后(1908年),端方才从日本驻宁波领事的口中,套出了具体的经纬度,而此前所查的地点居然与此相差了6度纬度!
此时,怪事发生了:英国人开始插手。
1908年9月18日,两广总督张人骏急电外务部,英国驻广州领事提出要在东沙岛上设立灯塔。领事提出,英政府此前曾建议在该岛建立灯塔,便利航运,但因为“不能决断该岛应属何国,应由何人设灯遂作罢议。”
张人骏认为,英国领事的这份公函,“似系意有尝试”,因此他建议外务部立即向英国和日本两国声明中国对该岛的主权,同时请两江总督端方“派员前往探明,酌立标志,以杜外人觊觎。”一周后,端方则对此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解读。他认为,英国人是以“拟设灯塔为词”,“明知该岛为日人占据,见中国并未诘问,故为此旁敲侧击之词,暗为提醒,催我布置,详加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