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得知日本突然投降成为可能的消息后,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会上,助理国务卿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在受降时应尽可能深入半岛北部。但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由于兵力缺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军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
这时,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政策组负责人查尔斯•博尼斯蒂尔上校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
由于时间紧迫,只留了30分钟给两位上校。最初,博尼斯蒂尔曾设想按朝鲜的实际行政区划来划分受降界线,但身边却没有资料。正当他对着朝鲜半岛的地图苦思冥想之际,突然发现北纬38度线正好从半岛中部穿过,而且汉城及附近的集中营都在“三八线”以南———于是,他决定用“三八线”作为受降区域分界线……
“三八线”割裂朝鲜半岛
1945年8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以“三八线”作为美、苏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分界线的建议。次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总命令第一号”的细节,其中包含以“三八线”为受降界线的内容。8月16日,斯大林复信,对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没有提出异议。
“总命令第一号”传到战地时,进入朝鲜半岛的苏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接到命令后,苏军迅速撤回。9月8日,美军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就这样,“三八线”这一分界线被明确地规定和执行下来。这是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名副其实的合作。
也正是这样,朝鲜半岛被“三八线”割裂为两半,为日后朝鲜的分裂埋下了祸根。有意思的是,8年后,朝鲜半岛上交战各方签署停战协定时,所确定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就在“三八线”附近,两条线呈“S”形相互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