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01 是 LaGG-3 的原型机

I-200 是 MiG-1 的原型机,这 3 种战斗机都使用直列液冷发动机,外形也很类似
飞机的生产在莫斯科的 301 工厂进行,到 1940 年夏季,共生产了 18 架供部队测试。第 11 歼击机团(团长为 G.科格鲁谢夫)是第一个接收该机的部队。飞行员很乐意接受新型战斗机。该机操纵容易,飞行员从 I-16 转飞 UTI-26 教练机几乎无需熟悉过程。模拟空战显示 I-26 完全优于波利卡尔波夫战斗机。尽管未安着陆指示灯,飞机凭借机场照明成功的进行了夜间降落。5 架供部队测试的战斗机参加了 1940 年红场的十月革命检阅。直接受命于国防部长伏龙希罗夫,对该机进行试飞评估的试飞员 A.雅基莫夫对 I-26 的评价是:从操纵性能看,这架飞机似乎更象初级教练机,而不是战斗机。 另一方面,部队测试也暴露了一些新的严重缺陷,例如俯冲时座舱盖卡住无法打开;起落架的着陆轮不够坚固等。
与此同时,第三架原型机 I-26-3 也交付测试。很多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的 I-26-3 最大俯冲速度达 635 公里/小时,原先的机动过载限制也取消,在 1,000 米高度 360 度盘旋的时间为 20-21 秒。飞机的起飞重量增加了 100 公斤,因军方要求加装电台,所以实际重量还将增加。尽管如此,飞机仍保留了良好的操纵性能。1940 年 10 月和 11 月的试飞由试飞员皮奥特.斯特凡诺夫斯基、A.库比什金、A.普罗沙科夫.康斯坦丁.格鲁兹德夫和 A.尼古拉耶夫进行。12 月底,正式的飞行测试报告宣布:I-26-3 正式通过了国家飞行测试。
不久后的 1940 年秋,I-26 开始大批生产。除了规模相对较小的莫斯科 GAZ-301 工厂,萨拉托夫的 292 工厂也开始撤下伏拉基米尔.雅申科的 I-28 转产 I-26。1940 年 10 月,首批 I-26 产量为每天一架,到 1941 年 4 月增加到每天两架,在战争爆发前,尽管莫斯科的 301 工厂已停产该机,产量还是提高到每天 3 架。
总体而言,I-26 仍存在不少缺陷;类似增强起落架舱门强度的改动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起飞重量的增加。1941 年 2 月,0406 号雅克-1 测试的起飞重量为 2,858 公斤。该机基本代表了 1941 年生产的雅克-1 的性能:海平面最大速度 480 公里/小时;在 4,950 米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577 公里/小时;爬升至 5,000 米时间为 5.7 分钟;1,000 米完成 360 度盘旋的时间为 20-21 秒;降落速度为 137 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下航程为 700 公里。
从 1941 年 5 月开始,第十一歼击机团接收了 62 架雅克-1,且最后成为新机型的训练飞行中心。战争爆发前,第 20、45、123、158 和 91 歼击机团都在十一歼击机团的基地完成了改换雅克-1。大多数雅克-1 都集中部署于莫斯科周围地区,在战前有 105 架部署于西部军区。但是在基辅特别军区的萨姆波拉,只有第 20 歼击机团的 36 名飞行员基本掌握了雅克-1 的飞行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