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骑兵正在观察一架被击落的 IL-2。IL-2 发动机和座舱有装甲保护,刀枪不入,击落它的唯一办法是打坏它的方向舵、副翼、升降舵等操纵面
由于 IL-2 的机动性差,又没有后座机枪致使德军战斗机都将它作为首选猎物。虽然如此,但是德军飞行员也称“IL-2 非常坚固,简直是‘空中水泥’”!而苏军飞行员和地面部队则昵称 IL-2 为“飞行坦克”,IL-2 的厚重装甲保证了乘员在被飞机击中后的高生存率,这一点值得称道。
尽管在空战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 IL-2 在对地攻击方面表现得十分优异,因此空军提出需要大量这种飞机。斯大林亲自命令工厂加紧生产,但是由于工厂在德军攻势猛烈的战争初期被拆散运到后方乌拉尔山脉组装,生产力大受影响。直到 1942 年夏季才恢复到日产 40 IL-2 整机的水平。
这时 IL-2 机翼上的 20 毫米 ShVak 机炮加强为 23 毫米的 Vya-23 型机炮,并且在机舱盖加上附加装甲。但由于金属原料匮乏,所以中期生产的 IL-2 机身后半部分为木制,更晚的 IL-2 甚至连机翼都是全木制的。
IL-2M
没有后座机枪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前线要求将 IL-2 改回设计构想时的双座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部队已经开始自行改装。鉴于此,军方在 1942 年春季认可了制造双座型的建议,虽然这令伊留申很丢面子(当初他为了迎合上层而草率同意了单座型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