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中将给 Ta 183 的生产型装备 4 门 30 毫米 MK108 机炮,可携带 500 公斤的炸弹,比如一枚 SD 或 SC-500 炸弹,或 BT-200 炸弹,5 枚 SD 或 SC-50 炸弹,侦察型将安装一台 RB-20/30 照相机。另一份资料显示 Ta 183 的武器将是 4 门 15 毫米机枪,4 门 20 毫米机炮或 2 门 30 毫米机炮,弹舱可以挂载一枚 500 公斤级,或 250 公斤级或 5 枚 50~70 公斤级的炸弹。炸弹将安装在机身底下的半埋式弹舱里,所以我们看到 Ta 183 的起落架不是很高,这对飞机的地面操作很有帮助,因为三个机轮都在机身段,所以起落架过高的很可能发生意外。
在这顺便提一下与 Ta 183/II 同步平行设计的 Ta 183/III,它的布局与 II 近似,但是座舱更加靠后,机翼后掠角也减少到 35 度,水平尾翼按照常规也被挪到垂尾的根部。虽然 III 型的速度比 II 型稍快,但出于生产时间上的考虑,III 型没有入选。
1945 年 2 月 27 日和 28 日,OKL 组织了紧急战斗机竞争讨论会,Ta 183 获准发展和生产。计划中有 16 架“实验测试系列”(Versuchs):在 He-S-011 喷气式发动机交货之前使用 Jumo-004B 的 V1~V3;作为 0 系列预生产型的 V4~V14;用于静态试验的 V15~V16。再生产型有 a1、a2 和 a3 三种型号,其中 a3 是装备照相机的侦察型。至少有 2 架全尺寸木制风洞模型完成,而且有不多于 6 台的 He-S-011 发动机已经准备就绪,预计在 45 年的 5 月或 6 月进行处女航,并计划于 10 月完成第一架生产型,然而这些预想都没有成功,因为 45 年的 4 月 8 日,英军占领了福克?沃尔夫工厂。
战后,Ta 183 的故事还未结束。在柏林的 RLM 驻地,苏联人发现了一套完整的 Ta 183 套件,顺理成章的,米高扬设计局于 1946 年 3 月开始组装 6 架原型机。翌年 7 月 2 日,第一架苏制的 Ta 183 冲向蓝天,发动机用的是英国罗尔斯?罗依斯的“NeNe”。为了解决飞行时出现的失速问题,需要改装自动控制的翼襟和翼缝,作为折中方案,水平安定面从顶部下移了大约 1/3 的距离。改进后的 Ta 183 于 1947 年 7 月 12 日试飞成功,第二年的 5 月开始量产,并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代号――Mig-15。
Ta 183 的故事还在南美继续,库尔特?探克受阿根廷总统庇隆的邀请与欢迎于 1947 年移居该国,他在那为阿根廷空军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也采用 Ta 183 方案。在进行几处修改后 i.ae-33“Pulqui II” 在 1950 年 6 月 27 日试飞,该型飞机并不成功,生产 6 架后于 1954 年取消了计划。从 Ta 183 在阿根廷和苏联的不同命运来看,阿国工业技术基础的薄弱是“乌鸦”在那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Ta 183 是当时比较成熟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虽然外型难看,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正是当初的“丑小鸭”变成了日后的“天鹅”。当时的德国已经来不及进行各种另人眼花缭乱名目繁多的新式武器试验了,就是试验成功,也来不及进行大批量生产!
Ta 183“乌鸦”性能数据:
种类:
单座喷气式战斗机
乘员:
1人
设计武器方案一:
四门30毫米MK108机炮
可携五百公斤级炸弹
设计武器方案二:
四门20毫米或两门30毫米机炮
可携五百公斤级炸弹
长:
9.40 m (30 ft 10.25 inch) - Ⅱ型
8.74 m (28 ft 8.5 inch) - Ⅲ型
翼展:
10 m (32 ft 9.75 inch) - Ⅱ型
9.5 m (31 ft 2 inch) - Ⅲ型
空重:
6240 lb (2830 kg) - Ⅱ型
5844 lb (2650 kg) - Ⅲ型
全重:
11200 lb (5080 kg) - Ⅱ型
9150 lb (4100 kg) - Ⅲ型
引擎:
一台 He S 011 喷气发动机
推力:
2866 lb ( 1300 kg )
爬升率:
4020 ft/min (1225 m/min) - Ⅱ型
4560 ft/min (1390 m/min) - Ⅲ型
航程:
615 miles (990 km)
最大速度:
590 mph (950 km/h) - Ⅱ型
597 mph (960 km/h) - Ⅲ型
升限:
45930 ft (14000 m) - Ⅱ型
44290 ft (13500 m) - Ⅲ型